春意盎然好時節,風起茶香迎客來。近日,2023中國·浮梁買茶節在浮梁縣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茶界專家、茶葉愛好者以及游客們齊聚浮梁,通過觀茶海、品茶宴、游茶道、論茶學、購茗茶,親身體驗茶文化之旅,充分感受千年茶鄉蘊藏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活力。
浮梁茶歷史悠久,距今有2000多年,在唐代就創造了“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輝煌;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詩句流傳至今。
進入新時代,作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茶葉百強縣,以及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浮梁縣持續擦亮“浮梁茶”金字招牌,積極踐行“三茶統籌”理念,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融合”文章,生動書寫“一片葉子造福一方百姓”的美麗故事,使茶產業成為助力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據統計,浮梁現有茶園面積20.22萬畝,去年,該縣茶葉生產總量達1.3萬噸,綜合產值突破20億元;從事茶產業人數達6.2萬人,人均涉茶收入1.38萬元。
文化引領打造茶旅勝地
走進位于浮梁縣鵝湖鎮的高嶺·中國村景區,“大唐茶市”景點讓人回味無窮:沉浸式唐風表演,再現大唐時期茶葉開市和茶客斗茶的盛景;“茶圣”陸羽撰寫茶經的歷史故事,在這里被演繹得惟妙惟肖;世界各地的茶飲薈萃于此,各國茶文化爭奇斗艷。
一場“大地藝術節”活動,讓浮梁縣寒溪村聲名遠播,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前來感受古老村落中的生活化藝術。正值采茶季,該村美麗的史子園茶海,又成為網紅打卡地,人們紛紛用鏡頭定格這里迷人的綠、醉人的景。
浮梁縣注重挖掘茶文化底蘊,以文化引領推進茶葉和旅游深度融合。以“瓷源茶鄉 生態浮梁”為定位,在原有景區(景點)植入更多茶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鄉鎮優勢,規劃建設了一大批鄉村茶文化旅游線路。高標準打造高嶺·中國村和史子園7200余畝觀光茶園,推動茶園景區化種植,實現“茶園變公園”;著力打造新佳茶園、“昌南雨針”、廣明茶廠等茶產業研學基地,開發集茶葉種植、管護、采摘、制作于一體的自采自制旅游體驗項目。
“不用離城市太遠,就能找到讓生活慢下來的空間”,這是到過塔里茶宿集游客的感受。建于浮梁縣江村鄉深山密林中的塔里茶宿集,是一處以茶文化為主題,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飲和文化研學于一體的茶旅融合景區,被游客稱作世外桃源。在這里可以游古茶道尋訪百年古茶樹,還可以體驗到茶谷漂流、溪畔尋魚、鄉村酒吧、篝火晚會等快樂。目前,該縣已將境內茶旅融合景區科學劃定為茶山古村旅游度假區、浮北茶文化旅游區、東河瓷茶風光帶等片區。
近年來,各類茶文化節慶活動在浮梁縣如火如荼地開展。每逢浮梁買茶節、天祥茶號開山節、浮梁茶主題攝影節、春茶發布會,以及各類斗茶大賽、最美茶藝師評選等活動,浮梁境內便是人流如潮。
以政策激勵實現茶旅創新。2022年以來,該縣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對茶旅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宣傳推介、從業人員培養等給予扶持和補助。茶旅融合發展擴大了茶文化交流,極大地推動了旅游產業發展。據統計,去年以來,該縣接待旅游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00多億元。
科技支撐提升品牌價值
記者在浮梁縣峙灘鎮流口村智能化茶葉生產車間看到,全新的智能化制茶設備正在運轉,一片片鮮葉進入機器后,經過攤青、發酵,變成香氣濃郁的干茶。據了解,這是國內首套茶葉初制、精制智能生產線,可實現數字化集成控制,只需一個人就可操控完成整套茶葉加工程序。
近年來,浮梁縣高度重視產業、人才、技術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推動茶產業升級。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合作,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科技攻關,面向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服務,實施了有機茶基地建設,推廣應用了綠色防控新技術,研發了茶葉智能生產線,多項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促進茶產業綠色化、數字化、標準化發展,涌現出一大批茶園管理能手、茶葉加工技師、茶藝師、評茶師。在2023中國·浮梁買茶節開幕式上,浮梁茶團體標準、浮梁金磚紅茶企業標準和浮梁紅磚茶企業標準正式發布,同時發布的還有“浮小梁”品牌和IP形象。并且,舉行了“浮梁茶推廣大使”授聘、浮梁縣鄉村振興產業招商簽約與新茶飲供應鏈簽約等活動。
“為確保浮梁茶產量和品質,全縣16個鄉鎮、163個村,均已實現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和精度加工,接下來將圍繞浮梁茶核心品牌,在加大茶葉生產和研發力度的同時,大力拓展營銷渠道,推動浮梁茶‘走出去’,不斷提升其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浮梁茶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程龍告訴記者,目前,浮梁縣采取“線上+線下+品牌專營店”的發展方式,力促浮梁茶品牌走向世界。該縣已分別與中國茶葉博物館、中華文化促進會等建立營銷合作關系;在景德鎮、南昌、南京、鄭州、成都等地開設浮梁茶形象專營店;在全國15個省(區、市)發展40多家經銷代理門店;在天貓、京東、抖音、贛農寶等電商平臺建立銷售渠道。
一葉浮梁茶,千年富民業。浮梁茶產業正以文化為帆、科技為槳,揚帆遠航!
上一篇:產業興 百姓富 鄉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