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東陽,路暢景美人忙,柏油路四通八達,北潦河河水滔滔,草莓園、藍莓園、西梅園里紅綠相間、果實累累,一幅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安義縣東陽鎮形成以藍莓、西梅、艾草等產品為主的“一軸兩翼多基地”果旅融合經濟帶,打造集生產加工、科普教育、果旅休閑為一體的“安義百果園”,以品類豐富的果園為依托,融入鄉村文化,大力發展新旅游業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打造出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以果為本
打造“安義百果園”
“我現在要用小刀把洗干凈的草莓切成薄片,每片厚度三四毫米,這樣才能做出有嚼勁、酸甜可口的草莓干。”東陽鎮馬源村上馬源村小組的村民李小香向客人展示做草莓干的工藝。如今,已年過花甲的李小香很滿足這份家門口的工作,“果園的老板人好,給的工錢也不低,工作也輕松,一天工作8小時,平均每月至少能掙2000多元。”
李小香所說的果園是落戶在馬源村的春暉生態藍莓基地。目前,藍莓基地約3000畝,已基本完成藍莓種植示范園和其他附屬設施建設,其中,種植藍莓2600畝,奶油草莓、紅心火龍果、紅心獼猴桃等水果120余畝。基地運營企業——江西春暉生態藍莓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游勇坦言,果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路發展都非常順利:“我們公司之前是在福建發展,2012年作為招商引資企業來到東陽發展。東陽鎮良好的營商環境給了公司幫助和支持,加上這里的生態環境優越,我們才有了今天的規模。”
近年來,東陽鎮充分發揮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自然生態優勢,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整合藍莓園、西梅園、文旦柚園等多個水果種植基地,打造了占地近1萬畝的“安義百果園”。“我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深挖本地山林廣、種植優、人力多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旅產業,努力實現‘基礎夯實、生產完善、生活富裕’發展目標。”東陽鎮黨委書記黃國志對當地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很有信心。
以果為基
建立果業全產業鏈
走進春暉生態藍莓基地,有一處通體深灰色的廠房特別顯眼。游勇介紹,這是該企業建成不久的現代化果汁加工廠,總投資1500萬元,總占地2650平方米,設有生產車間、冷藏庫、展覽館、直播間等全產業鏈車間。該項目通過走“工業化+多樣化+品牌化”的新路子,進一步延伸春暉生態果園的產業鏈條,致力于打造“春暉果品”外貿出口基地,進一步提升產業的價值鏈。
“現在已建成年產10萬噸的果汁生產線1條,通過‘線下+線上’銷售方式,有效實現了種植基地、產品加工、果旅休閑一條龍發展的‘全產業鏈’。”從游勇的侃侃而談,看得出他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產業布局,走深走實。近年來,東陽鎮充分挖掘當地果業種植優勢,全面打造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江西春暉生態藍莓發展有限公司;通過龍頭引領,先后打造了綠坤西梅、朵云生態園等果業基地的新型農業主體——“安義百果園”;另外,還新建了春暉果品深加工生產線,進一步拓寬農業產業鏈,提升果品附加值。如今的東陽,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格局正逐步建立。
以果為媒
發展旅游新業態
“大家平時工作都很辛苦,到了周末或者節假日,可以來我們農場放松一下。我們這玩的項目很多,無論是公司團建,還是家庭聚餐,都很適合。”在東陽鎮馬源村的螢鄉農場的游船區,年輕員工王莉萍正對著直播鏡頭,一邊推介農場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一邊與粉絲互動。
立足根本,農旅融合。據了解,螢鄉農場占地面積1000多畝,種植多種水果。近年來,該農場以“春花、夏果、秋游、冬品”為產業園區運營軸線,引進第三方——江西安義螢鄉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開發戶外游玩體驗項目,如藝術手工坊、水上蹦床、叢林魔網、萌寵互動等,還有餐飲、住宿等一系列項目,打造一處集現代農業、生態教育、親子旅游、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鄉村旅游度假區。
厚植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在東陽鎮東陽村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劉寅紀念館十分吸睛,其豐富的文物和史料,輔以浮雕、雕塑等藝術品,利用模擬實景、互動投影等科技手段,打造的現代化紅色紀念館成為東陽的標志性旅游示范地。“我鎮借助‘安義百果園’的果品優勢,完善果品加工產業鏈,開創‘紅色果旅’文化品牌,有效融合一二三產,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現代化農業生機勃勃。”說起果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黃國志信心十足、干勁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