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庫里剩的干草不多了,還有不少客戶在等著發貨,他們年初就交了定金。”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中科羊草種植基地,京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杜永濱“炫耀”著自己種的草。
什么草這么搶手?
走出倉庫,筆者順著杜永濱手指的方向望去:雨后清澈的藍天下,黃綠相間的羊草搖動著金穗,泛起層層波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映入眼簾。
“眼前的景色美吧!可幾年前,這里每到春季都是狂風卷著黃沙,吹得人睜不開眼睛。這幾年,因為種了中科羊草,草地里總能看見小動物。”看著這片發生巨變的土地,杜永濱臉上寫滿了自豪。
羊草是高蛋白的優質牧草,因其根莖穿透力強、能形成強大的根盤,所以它還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生態作用,是荒漠化草原
修復、毒害草治理的“利器”。
這么好的草以前為啥不多種點?
“野生羊草抽穗率低、結實率低、發芽率低,撒上5公斤草籽根本看不到,地上還是光禿禿的,我們就去研究這個籽的問題出在哪兒,是因為不出芽還是因為長得慢?羊草長出來后很小,有的像一根針一樣,我們就想辦法讓它長得快一些、產量多一些……”筆者在中科院植物所中科羊草團隊劉輝工程師的介紹中找到了答案:“經過研究實驗后,現在羊草的萌發率高了,一平方米能出200多株草。自然界的羊草發芽率不到10%,我們在這塊地里把它提高到60%。等到產業化后,這些草籽播種到自然界,萌發率能超過50%,用不了幾年草原生態就能得到修復。”
尋找好草就要耐得住寂寞。
中科院植物所劉公社帶領團隊用了28年時間,收集了國內外上千份羊草種質資源,建立了實用的羊草基因資源數據庫;驗證了18個有育種價值的新基因;建立了SNP分子標記技術體系,實現了對羊草種質資源的高通量精細評價;帶領團隊育成了中科1號、2號、3號、5號、7號5個羊草品種,突破了困擾羊草產業化發展的瓶頸。2014年,經過3年的測試,中科1號羊草品種通過了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成為我國目前市場主打國審品種。
了解到中科羊草的優良特性后,小街基鎮主動與中科羊草研發團隊和杜永濱聯系,經過多方論證考察和前期多品種試種后,2019年,小街基鎮流轉5000畝鹽堿撂荒地,交給杜永濱與中科羊草研發團隊打造示范基地。
第一年一根針,第二年一條線,第三年一大片……農牧民看到沙地又“逆轉”回草地后非常驚訝,更讓他們吃驚的是,這些草還能“變現”,而且是一次投入數十年受益。
2022年,基地種植的羊草已經3年,進入生長旺盛期,田間管理相對簡單,僅需在6—7月進行2到3次噴灌降溫即可,預計每畝可收獲2茬干草約0.6噸、畝產羊草種子15—20公斤。按當前市場價干草每噸1500—1600元、種子每公斤60元計算,畝效益超過1800元,而且像這樣的畝效益可以保持20—30年。
“魚與熊掌兼得”式的好項目,示范效應自然明顯。目前,該項目已吸引28家草業公司、村辦公司、合作社參與種植,種植面積近5萬畝,投資額超8000萬元。在小街基鎮政府的支持引導下,開魯縣基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通過“公司+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農牧戶”模式,整合全鎮基礎較好、意愿較高的三十方地、后河、三棵樹、古魯本井等村,發展中科羊草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中科羊草種子擴繁基地”。
“我們鎮里引進羊草種植項目要的是生態效益,農牧民可以從中獲得經濟效益,羊草產業發展將帶動就業和草食畜牧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收獲更多社會效益。”站在即將收獲草種的羊草地里,小街基鎮鎮長苑慶飛暢想著全鎮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的美好圖景。
“像羊草擴繁這樣有益無害、一舉多得的事情,看準了就要大干快上,爭取早見成效。”2022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專題調研羊草產業發展情況時十分看好羊草產業發展前景:“我們決不能一邊讓閑置的土地資源‘睡大覺’,一邊又抱著金碗要飯吃。”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主席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草業發展的思路舉措,明確要求將2023年飼草種植任務落實到旗縣、落實到種植主體、落實到具體地塊。
內蒙古自治區在原來5條農牧業重點產業鏈基礎上增加了一條草產業鏈,發展草業已成為全區推進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農牧業強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2023年,全區計劃重點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和通遼市新增羊草種植面積55萬畝。
作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中科羊草基地,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發動農戶廣泛參與羊草種植,在“三調”的草地補播中科羊草,將羊草種植面積擴大到6萬—7萬畝,形成羊草生態產業基地,打造全國首個“中科羊草小鎮”,打破國外對優質鄉土草壟斷局面,實現專業化大規模草籽生產和加工,為全國各地優質羊草人工草地建設和草原生態修復提供種子。
依托“中科羊草小鎮”,通遼市已做好羊草產業發展計劃:2023年,該市羊草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9萬畝,生態環境得到修復的同時,羊草產業也將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上一篇:湖北竹溪建成漆樹基地1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