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披云紗,坡蓋綠被。仲春時節的酉陽縣車田鄉小寨村,成片油茶樹抽枝展芽、生機勃勃。
2013年,回鄉創業種下第一棵油茶樹的游彪其實并沒想到,他的重慶嘉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未來將發展出4600畝油茶種植基地,“游嘉倍”品牌山茶油行銷川、渝、滬、遼、魯等地。在這個曾經的重慶市級深度貧困鄉,油茶為脫貧摘帽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共有各類主體種植面積1.5萬畝,成為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
油茶全身都是寶。果籽能榨出高檔食用油,剩下的茶粕是優質化工原料和飼肥料,油茶籽殼還能夠做活性炭,是近年國家重點提倡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油茶樹經濟壽命最高可達60年,對當年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車田鄉來說,培育持續收益特色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油茶樹幼苗一般5年掛果,此后還得等上3年方進入豐產。較長的盈利周期,考驗著游彪的定力和“原始積累”。
從種植環節每畝每年5000元“硬投入”,到2018年建設茶油精深加工車間、2019年啟動品牌培育;再到2020年首期1000畝油茶終獲豐收,規模化加工產出、產品營銷箭在弦上——這位“85”后年輕人到底還是迎來了“資金流動性”的焦慮。所幸,去年國慶節剛過,一群“老朋友”趕在油茶采收“黃金時節”來到了嘉倍農業,他們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重慶酉陽縣支行業務團隊。用該支行行長張智的話說,“不去看看總歸放心不下”。
游彪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郵儲銀行。原來,早在公司著手興建廠房期間,酉陽支行就曾提供60萬元信貸資金幫助項目快速上馬。但此番嘉倍農業的加工產能兌現,資金需求較大,對涉農及小微貸款產品運用考驗不小;時間節點緊,客戶十分看重放款速率;有效等值抵押物不足,難以支撐融資規模。小小油茶果,牽動著全鄉4個行政村近500戶入股社員、106戶利益連接貧困戶的喜怒哀樂。8年辛勤耕耘只差“臨門一腳”,金融“及時雨”如何能“缺席”?
該支行的解決方案是:結合地方相關政策與自身業務實踐,借助銀擔合作平臺,引入重慶興農融資擔保,再根據承貸主體的資產、信用、經營狀況、產業市場預期、生產季節特點和周期等信息綜合評估,從而準確找到資金流向實體的突破口,切實提高了信貸產品的風險定價能力和水平。“我們在10天之內完成了全部手續,一次性向嘉倍農業發放貸款450萬元。”張智說。
資金快速到位,有力支撐起茶油產品的生產銷售,助推嘉倍農業油茶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而堅持涉農、普惠金融產品“價值開發”理念,則為郵儲銀行酉陽支行更好地立足區域服務“三農”、差異化做大做強資產業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最近,不少“老員工”回到基地干活,這些當地農民中不乏脫貧戶,家門口工作每天能掙100元。“郵儲銀行的持續支持讓公司發展信心倍增!”游彪說,為了迎接今年更大范圍的油茶豐產,嘉倍農業將對加工車間實施改擴建,2021年力爭實現1000萬元產值。“家鄉靠產業脫了貧,接下來更要靠產業振興、走上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