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山路蜿蜒前行,春天的綠意撲面襲來。4月10日,走進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鎮江南村新開發的油茶基地,只見山頭被一排排油茶樹所覆蓋,油茶幼樹在微風中愜意吐綠,生機盎然。
“這是我市新造油茶基地的其中一處。”洪江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向清華介紹,自去年走創新之路以來,全市油茶造林熱情高漲,短短一年多就已高標準營造油茶基地1.4萬畝,3年新造5.1萬畝基地的任務可望超額完成,油茶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組織創新:公司+村集體+農戶
“我有信心組織油茶造林了。” 黔城鎮江南村黨總支書記向開來激動地說,市里采取新的經營模式調動了村委會及老百姓的積極性,去冬今春全村營造油茶林500畝,還集中了43戶1500畝山場等著市里來規劃,爭取兩年內形成2000畝的高效林基地。
洪江市林業局局長肖文介紹,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領導牽頭的專鏈專班,還成立了經營油茶產業的國有專業公司,集中統籌多方資金造油茶林。國有公司采取公司投資、村委會負責籌地、林地權人受益的經營模式,對造林后的前5年由公司按每年每畝30—40元租金支付給林地權人,5年后公司將純收入的70%分配給村集體,村里再將所得的70%分成給集地農戶。
在洪江市,“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已成為拉動油茶產業發展的強大動能,并在實踐中產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
投資有著落了。洪江市成立的國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籌資平臺,也是造林主體。公司計劃用6000萬元的資本金融資2.7億元,其中每年專項用于油茶造林不少于1萬畝。2022年首批投入2400多萬元,高質量完成造林8000余畝,成為帶動和支撐油茶造林的新型主體。
林地集約不難了。林權碎化給規模經營帶來難度,但洪江市依托村支部和村委會的基層組織優勢,由村里直接對接和發動農戶集約林地,不到半年就有64個村集約林地1.4萬畝,從根本上解決了林地集約費時間、耗人力、效果差等諸多矛盾,開啟了該市依托村級組織規模化集約林地的先河。
村集體產業收入增加了。安江鎮大垅村是洪江市一個偏遠村,過去村集體自創收入幾乎為零。村支部書記黃建華滿臉笑容指著剛剛建成的300畝油茶基地介紹,村集體5年后每年可分成收入10萬元以上。據洪江市林業專家預測評估,全市公司化造油茶林達6萬畝,到盛產期可為村集體每年增收9000萬元以上。
老百姓熱情高了。“既能安心外出賺錢,又有林地經營收入。”黔城鎮雙溪口村村民曾慶亮高興地說,他家因常年在外務工,家里20畝林地長期處于無收入狀態,去年他主動交給村里,由公司造林,一舉多得。洪江市油茶辦負責人介紹,像他這樣主動出地造林的農戶比比皆是,目前已有 80個村700余農戶的2.2萬畝林地在排隊等待安排,造林集地不再是問題。
投入創新:財政獎補+共享貸+平臺融資
“我已經種植油茶林200畝,眼下正在籌劃再造油茶林1000畝。”安江鎮洪溪村村民向開軍曾是長期從事采松油的小老板,得知市里種植油茶有財政獎補的好政策后,計劃投資260萬元用于今冬明春新造油茶林,實現由采脂專業戶向油茶經營大戶的綠色轉變。
“油茶開發是我市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必須有大投入才能實現大發展。”洪江市分管副市長、市油茶產業鏈鏈長舒朝友介紹,洪江市計劃總投入2.2億元,力爭3年時間高標準新造5萬畝、低效林改造5萬畝以上,形成10萬余畝優質油茶產業基地,盡快實現由油茶大市向油茶強市的跨越。
數字的背后是洪江市創新的籌資方式。
財政獎補撬動社會投入。洪江市每年財政預算2000萬元,對高標準完成新造和低改油茶每畝給予1000元獎補。去年油茶種植獎補政策出臺以來,10個月促動農戶自發完成新造4000畝、低改1萬畝油茶。
共享貸款增加金融投入。洪江市聯合建設銀行完成了178個村級信貸授信,給予授信的每個村可無抵押、無成本、低利息貸款500萬元用于產業基地開發。得到首筆貸款的巖垅鄉蘆荻坪村支部書記肖海斌笑著說,過去村里因缺資金,開發產業的愿望多年未能實現,今年不到5個月完成了基地造林1000畝。
融資平臺拓寬油茶投入。洪江市以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為發展思路,利用部分森林資產作抵押,成立了支持林業發展融資平臺。該平臺可直接融資2.7億元,其中列入油茶開發的投資規模5000畝。
如今,洪江市已奏響油茶產業發展的富民曲,油茶強市的綠色夢想正在洪江一步步實現。
上一篇:湖南洪江奏響油茶產業發展富民曲
下一篇:廣西綜合施策挖掘油茶造林用地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