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花卉產業蓬勃發展,我國花卉業正在從大到強邁進。目前,我國花卉種植面積138.96萬公頃,年銷售額2075.65億元,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7.10億美元。
標準化建設是我國從花卉大國向花卉強國轉變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合作的重要措施。由國家林草局指導,全國花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花卉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截至2023年底,全國花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現行標準98項,其中國家標準23項、行業標準75項,均為推薦性標準。今年上半年發布了《郁金香生產技術規程》等6項國家標準,有開創、有延續、有完善、有提升,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花卉產業優化升級,助力我國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向前一步。
我國首個郁金香生產綜合性標準
郁金香是全球栽培數量最大的球根花卉。在我國,郁金香種球年需求量超過4億粒,產業總價值約150億元,已經成為切花、盆花市場,園林綠化、花海旅游的重要花卉。
GB/T43625-2023《郁金香生產技術規程》確立了郁金香屬(Tulipa)栽培品種生產的程序,包括種球生產、種球采后處理及貯藏、切花生產、盆花生產、水培生產、病蟲害防治和生產記錄等操作規范。
這是我國首個郁金香生產綜合性標準,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這一國家標準的制定,可引導和促進國內郁金香種球擴繁,使從事郁金香種球擴繁的企業有統一標準指導生產,進而提升自主繁育的種球品質、等級和品牌,推動郁金香種球國產化。另一方面,《郁金香生產技術規程》在全國的推廣應用,將進一步規范全國郁金香生產,提高切花、盆花產品質量。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與采后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可有效提升郁金香切花、盆花單位面積的產量、產值及效益,推進我國郁金香產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郁金香產業的不斷自我完善和提質增效。
該標準的有效應用,可對種球擴繁、優質產品的培育、規范市場和打破國外壟斷起到促進作用,有效保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權益,促進我國郁金香全產業鏈國產化發展。
為提升盆花生產質量護航
《主要花卉產品等級第2部分:盆花》GB/T 18247.2-2000實施已有20余年。該標準的實施,促進了我國盆花產品質量提升,提高了我國花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盆花產業標準化和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20年間,國內花卉產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以及新思維的高速迭代,使得國內盆花生產標準化進程得以大幅提升。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花卉行業的老規矩、老標準也表現出了明顯的時滯性和局限性,無法滿足新時代的新行情和新要求。
GB/T18247.2-2024《主要花卉產品等級第2部分:盆花》作為盆花產品等級質量的推薦性國家標準,是基于近年來國內主要盆花生產企業的生產經驗以及客戶端市場需求的廣泛調研提出的。
問卷調研范圍包括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北京市花鄉花木集團、虹越花卉、大連世紀種苗、先正達花卉、特拉諾瓦苗圃有限公司、北京中世花卉有限公司等40家盆花生產、銷售和研究企事業單位。本標準的修訂,有望為新時期國內盆花生產質量的提升護航,滿足盆花生產標準化新要求,為盆花生產企業、消費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盆花等級認知的參考標準,促進盆花產業的繁榮發展。
劃分花卉產品等級
花卉產品涉及種類復雜,包括鮮切花、盆花、種苗等產品類型,按照不同產品類型將相應的技術規則分別進行規定, 才能達到對花卉產品科學、高效分級的目的。全球花卉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花卉標準化的構建,標準制定嚴格,尤其在花卉質量標準指標方面。
2000年制定的GB/T18247《主要花卉產品等級》國家標準,為花卉行業的高質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深入開展國際交流,提高國內花卉企業的生產水平,原國家標準亟須進行修訂和完善。
GB/T18247.5-2024《主要花卉產品等級第5部分:花卉種苗》規定了常見的花卉種苗質量分級、檢驗規則,描述了相應的檢測方法。
該標準適用于花卉生產及貿易中花卉種苗的產品等級劃分,進一步規范花卉種苗生產和市場,提高花卉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為切花采后處理提供全面指導
我國是切花生產大國,切花采后供應鏈技術體系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為進一步規范切花采后處理技術,為現代化切花采后處理提供技術支撐,2022年,國家標準委下達《主要切花產品采后處理技術規程》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
《主要切花產品采后處理技術規程》(GB/T 23897-2024)確立了主要切花產品采后處理的程序,規定了預處理、質量分級、捆扎包裝、快速預冷、短期貯藏、低溫運輸等階段的操作指示,以及上述階段之間的轉換條件,規定了采后處理過程的追溯方法。
該標準完善了切花采收、預處理、分級、預冷、質檢、質量可追溯等切花采后供應鏈的標準體系,為全國切花采后處理提供全面指導,有助于提高切花產品質量,提升我國花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規范紅掌盆花、切花生產和銷售市場
紅掌是國內重要的商品花卉,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我國年均產銷紅掌盆花約4000萬盆、切花約1000萬枝。為促進國內紅掌生產管理水平提升和市場流通,提高國內紅掌盆花和切花整體生產質量,更好地指導國內紅掌盆花和切花生產,2022年,國家標準委下達《紅掌生產技術規程》國家標準制定計劃。
《紅掌生產技術規程》(GB/T 43644-2024)確立了紅掌盆花生產、切花生產的技術程序,規定了盆花生產設施設備選擇、栽培管理、質量控制、包裝貯運等和切花生產設備設施選擇、栽培管理、采收、包裝貯運等階段的操作指示,以及上述階段之間的轉換條件,描述了廢棄物回收處理、生產記錄和檔案管理等追溯方法。
該標準從國家層面規范了紅掌盆花和切花生產和銷售,助力提高我國紅掌的產品質量,提升紅掌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提高花卉資源保存率
制定合理的種質資源保護策略,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維持和可持續利用,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我國是花卉的重要種源地和培育地,花卉種質資源是花卉產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戰略資料,是花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命脈,也是促進花卉產業發展的原動力。
花卉種質資源庫建設與種質資源保存導則規定了花卉種質資源庫保存的術語和定義、保存對象與原則等內容,以及花卉種質資源庫建設、花卉種質資源保存的技術要求。
該標準適用于全國花卉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和種質資源保存,對全國花卉種植資源保護和利用,提高花卉資源保存率,推進花卉種業振興有重要現實意義。
(本文圖片由中國花卉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