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塔河林業局繡峰林場積極探索林草資源合理利用新路徑,將原貯木場舊址的閑置地塊充分盤活,打造藍靛果種植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道路。
舊址煥新,科學規劃開啟轉型之路。隨著林業發展方向轉變,繡峰林場敏銳察覺到原貯木場舊址的潛力,經科學規劃,決定將其改建成藍靛果實驗基地。2021年夏季,80余名職工投身改建工作,清理雜物、翻耕土地,沉寂多年的場地重現忙碌景象。基地育苗培育得到了各方鼎力支持:大興安嶺集團科技創新處提供了2000株“藍精靈”幼苗;塔河林業局供應了10萬余株忍冬及“藍精靈”幼苗,目前基地已完成 10萬余株試驗苗種植。同時,林場對基地進行有序擴建。預計到今年9月,基地規模將從60畝擴大到90畝,果苗數量將超過12萬株。
種植藍靛果,技術是關鍵。面對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土壤酸堿度調節、施肥時機與用量等問題,繡峰林場積極與黑龍江省林科院專家聯系,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咨詢,獲取專業指導建議。林場每年還邀請大興安嶺地區林科所的專家到基地實地指導,現場查看藍靛果植株生長狀況,為職工答疑解惑。有一次,部分藍靛果植株出現葉片發黃現象,專家通過實地診斷,及時給出了調整施肥方案的建議,有效解決了果苗健康成長問題,為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為確保藍靛果“種得出、賣得掉、收益穩”,繡峰林場通過市場研判與調研,與企業簽訂了收購合同,明確了收購價格和收購量,給職工們吃下了“定心丸”。依托穩定的產銷合作,林場計劃將產業收益反哺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藍靛果種植規模,提升產業效益,形成“以產促收、以收擴產”的良性循環,為職工增收致富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