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種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國土綠化和農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事關國家生態安全、食物安全和美麗中國建設。在國家林草局今日舉辦的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草局草原司司長李擁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草原的生態功能定位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規模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對優良鄉土草種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草種質資源保存利用、優良品種選育培育、草種擴繁生產等環節全面發力,推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優良草品種選育和草種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草種自給率逐步提高。2024年,我國各類草種產量超過7萬噸,進口草種6.62萬噸。
我國是草原大國,草種質資源非常豐富,牧草種類繁多,其中具有飼用價值的牧草就有6700多種。近期,國家林草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提升飼草種業水平提出明確要求,力爭到2030年飼草種子自給率達到75%。
李擁軍介紹,在中央資金支持和帶動下,各地林草部門積極推進草種繁育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并達產的生態修復用草種繁育基地面積近60萬畝,年產草種近2萬噸。已形成青海20萬畝披堿草種子、內蒙古10萬畝羊草種子等大規模優良鄉土草種擴繁基地。涌現了蒙草集團、三江集團等龍頭企業,以及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羊草小鎮等亮點項目。
“近期,我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啟動草種繁育示范基地建設,支持各地布局建設一批具備現代化生產水平的草種生產基地,帶動我國草種生產能力提升。預計2025年,各地草種繁育基地達產面積將增長到80萬畝以上,可用于生態修復的草種生產總量有望超過3萬噸?!崩顡碥娬f。
李擁軍認為,總體來看,雖然我國國產草種生產供給能力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完全滿足草原生態修復、草牧業發展和城鄉綠化的用種需要。
李擁軍表示,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力解決草種“卡脖子”問題,把不斷提升國產草品種培育和草種生產供給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把著力解決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鑒定評價、草品種選育、草種生產等各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發力點,有針對性地破解草種業發展難題。
李擁軍補充說,還將突出重點,在明年和“十五五”期間,重點強化草種生產推廣工作。積極扶持草種業龍頭企業發展,強化草種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科技創新,深挖企業創新潛力,更好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強化政府部門在搭建合作平臺、完善支持政策和草種執法監管方面的職責作用。構建“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草種業發展體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推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促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
上一篇:苗木價格指數數字化賦能產業發展
下一篇:今年上半年我國發布6項花卉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