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閩中腹地的福建省尤溪縣是“中國竹子之鄉”。在這里,70.4萬畝竹林正演繹著從傳統資源到現代產業的華麗蝶變。
2024年,尤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竹產業總產值61億元,帶動就業7000余人,28萬畝竹林獲得國際FSC認證。這組數字背后,是一場以“三產融合”為引擎的產業革命,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將小竹子做成大產業”重要指示的生動實踐。
科技革命
走進城西現代毛竹科技園,無人機正在竹林上空盤旋巡檢。
“我們給每片竹林建立了數字檔案。”縣林業局負責人介紹,通過建設3382公里竹山道路和2.2萬立方米灌溉系統、配合測土配方技術,毛竹單產提升30%。這種“硬核”培育模式,讓尤溪毛竹年產量穩定在1650萬根、鮮筍11.5萬噸。
更值得關注的是已獲得FSC認證的28萬畝竹林。“這相當于拿到了歐美市場的通行證。”百棱竹業負責人表示,國際認證讓企業出口產品溢價達20%。在洋中百竹生態科技園,科研人員正進行竹種質資源收集,目前已保存11屬55種竹類資源,為產業升級儲備“基因庫”。
竹藝復興
尤溪建立閩中(尤溪)綠色發展林業示范園,大力推動“以竹代塑”產業布局。
在竹木加工集中區內,百棱竹業生產線一派繁忙。這里生產的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年消耗毛竹600噸,強度堪比鋼材,卻有著天然的紋理美感,2024年產值突破2.5億元大關,產品供不應求。企業技術總監展示著最新研發的竹基復合材料,該材料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內飾。
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百余家企業分級加工。距此不遠,沈輝集成材項目的智能機械臂正在精準拼接指接板,精度達0.02毫米。園區已集聚5家龍頭企業,形成從竹胚板到高端家具的完整產業鏈,以竹根和竹梢開發的家居工藝品、竹根雕茶具等榮獲國家級金獎。更引人注目的是,尤溪景竹家居的“竹鋼”建筑模板已獲得多國訂單,還有民間“竹匠”們創造了171項專利。
多產融合
尤溪竹產業通過“資源培育+山水交響+精深加工+政策賦能”模式,實現從原材料到高附加值產品的轉化。
在尤溪河畔,林相改造后的2000畝景觀竹林成為網紅打卡點。尤溪對接中鐵十八局,開發竹纏繞管道等新型材料,讓竹林經濟走向“云端”。這種“種植+加工+文旅”的三產融合模式,使竹產業效益放大了3倍以上。
周末,中仙鎮的竹家居文旅小鎮能接待上千人,游客們可以體驗傳統竹編工藝。竹制品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通過“專崗授學+跟崗見習”訂單班模式,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30人。永恒綠竹合作社則探索出“竹林+茯苓”套種模式,1800畝示范基地實現了“畝產千斤筍、萬元藥”效益。
洋中鎮林業鄉土專家林昭應投資建設了尤溪首個百竹生態科技園,擁有120多個竹種。為發展生態旅游,還將科技園建成集成果展示、旅游休閑基地于一體的農家樂園。
走出國門
尤溪竹產業通過精深加工、技術創新和三產融合,成為全國竹資源高效利用的典范。“立木”品牌通過馬德里國際注冊,讓尤溪縣紅樹林木業有限公司的產品成功打入23國市場。在全縣品牌矩陣中,“尤溪綠竹筍”成為地理標志,估值達15.6億元,10個省級以上品牌組成“出海艦隊”。永豐茂紙業用竹纖維研發的環保餐具,正替代歐美超市的塑料制品。
瞄準打造全省竹制品出口基地目標,尤溪已完成對接上海康韶科技的碳纖維項目和杭州聚豐公司的全降解材料及制品項目,并與南京林業大學在尤溪共建海西竹業研究院,推動竹產業向高附加值領域突破。
2024年,全縣竹產業出口額增長42%,尤溪竹產業的綠色故事正在國際市場傳揚。
如今,尤溪竹產業已成為年產值60億元的支柱產業,尤溪竹業進化史表明,傳統產業也能成為新質生產力。
當下,尤溪正在推進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516畝紫靈芝示范基地等新項目。“中國竹子之鄉”尤溪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綠色樣本。正如一位老竹農所說,現在的竹子,真正能挑得起金山銀山了。
上一篇:江西安福制發竹票助力竹產業發展
下一篇:四川雅安竹編產業賦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