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5周年。15年來,秉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理念,全國已有近400個城市開展了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創建森林城市,將一個個鋼筋水泥之城變成綠意盎然的美麗家園。從沙漠邊緣的新疆阿克蘇、陜西榆林到沿海發達的廣州深圳、山東威海,從平原之城河南信陽、江蘇南通到山區之城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全國194個國家森林城市已覆蓋26個?。▍^、市)。從點到面、從城區到鄉村、從城市到城市群、從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全國森林城市越建越多、越建越好。一座座森林之城成為美麗中國的重要單元組成和樣板工程。
城市是汽車尾氣污染最集中的地方,是熱島效應的中心,也是人口最集中、經濟最活躍、對良好生態產品需求最高的地方。森林城市修正了傳統落后的城市發展理念,賦予了城市新的定義,讓綠色覆蓋率、森林獲得感、自然親近感成為衡量城市宜居宜業的重要標準,讓生態成為衡量一切發展的標尺,規劃一切發展的本底。這是人類對城市發展的重新思考,是城市生態文明的有益探索,是構建更加可持續的人與城市與自然新型關系的生態覺醒。
森林城市建設是大規模推動國土綠化的重要抓手,是統籌城鄉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渠道。15年來,各級林業草原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始終努力恢復和擴大林草植被,增加城市森林綠地面積,拓展城市綠色空間,改善城鄉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通過對山水林田湖草各自然生態要素進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森林融入到城市的每一個組成單元。森林城市群建設加強城市之間的生態聯系,為維護城鄉和區域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生態支撐。
森林城市建設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需求,是順民愿、得民心的民生工程。新型城鎮化建設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森林城市建設,讓城市里的市民推窗見綠,鄉村里的村民依景而居。綠化覆蓋半徑越來越長,人與綠色的距離越來越近。走進森林、擁抱自然成為城鄉居民觸手可及的生態福利,人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城鄉綠化成果。
森林城市建設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是深化林草治理體系建設的重大創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位推動下,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將森林城市融入城市發展戰略,統籌各部門各系統各領域力量強力推進,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形成全社會辦林業、發展林業、推動林業改革的強大力量。
森林城市建設在“大地植綠,心中播綠”,是不斷增強公眾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平臺。以創建森林城市為原點,各地延伸出一系列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帶動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植綠護綠愛綠的社會風尚在各地蔚然成風,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園成為社會共識。
森林城市建設是最不受地域限制的增綠工程,是公眾參與度最高、滿意度最高的生態工程,建設美麗中國應在城市率先實現。我們要堅持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有力舉措,持續創森、科學創森、全民創森,不斷提高森林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推動完善城市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上一篇:生態與脫貧的雙贏之策
下一篇:武義百名林業干部助力企業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