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發展改革司統計顯示,森林食物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我國第三大農產品。全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過2億噸,人均森林食物產量約130公斤,居世界前列。
森林食物主要是指森林或林地生產的食物,包括可食性的果實、花、葉、枝、皮、根、脂液以及寄生物、附生物等非木質林產品,分為經濟林、林下經濟產品、可以作為牲畜飼料的間接性食品三大類。
經濟林是森林食物生產的主力軍,產品包括木本糧油、干鮮果品、飲料調料、保健食品、森林蔬菜、食用香精香料等多個品種和類型,其中大部分可以直接作為食品。林下經濟產品是利用林地發展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形成的產品。可以作為牲畜飼料的間接性食品則包括桑樹、檸條、花棒、胡枝子等。
全國34億畝多森林、8000多種木本植物蘊藏著豐富的食物資源,科學利用森林和林地資源,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向森林要食物,是增加食物供給能力、豐富食物來源、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措施,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森林食物生產,特別黨的十八大以來,采取了多項措施,支持各地通過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經濟林生產基地,提高森林食物生產能力。目前,全國經濟林面積約為7億畝,經濟林產量2億噸左右、產值約為2.2萬億元,種植規模居世界首位;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到6億畝,產值突破1萬億元。森林食物產業已經成為林草主導產業。
我國人均經濟林產品年產量128公斤,有力地支撐了社會消費結構升級。目前,全國經濟林掛果面積約占總面積的2/3,經濟林種植從業人口9000多萬人,約占農村人口的18%。726個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有經濟林種植,占貧困縣總數的88%,種植面積3億多畝、產量6000多萬噸、產值5000多億元,分別占全國的48%、29%、33%,從事經濟林種植的人口超過4000萬人。
下一步,我國將從5個方面進一步推進經濟林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優化發展布局。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將經濟林列為傳統產業重點項目,要求研究市場規律,注重多元發展,著力發展資源產業化程度高、市場需求潛力大的經濟林品種。國家林草局印發《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將經濟林列為林草產業首位,要求推進木本油料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樹種結構調整、品種改良和基地建設,做優做強特色果品、木本糧油、木本調料、林源飼料等產業,并明確了部分重點經濟林樹種的布局。
突出發展重點。國家林草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將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列為林草工作的國之大者、經濟林的重點領域。2022年12月,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確保“十四五”期間,全國完成油茶新增種植2325萬畝、改造低產林2000萬畝,到2025年,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9000萬畝以上、茶油產能達到200萬噸。同時,國家林草局要求統籌抓好核桃、油橄欖、仁用杏、榛子等木本油料,到2025年全國木本食用油產能達到250萬噸。
保障發展用地。202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2年6月,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印發《關于保障油茶生產用地的通知》;2022年7月,國家林草局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油茶生產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國家林草局黨組整合了2100萬畝低產低效茶園、低產人工商品林地等非耕地國土資源,支持擴大油茶種植空間。
加大資金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支持新造木本糧油經濟林等工程建設,“雙重”工程對符合條件的油茶等木本油料新增種植和低產林改造任務予以優先支持。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林業草原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關于實施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獎補政策的通知》,林業草原改革發展資金明確支持油茶、核桃、油橄欖、仁用杏等木本油料營造,從加大營造力度和打造示范高地兩方面發力,支持油茶“擴面”“提產”。
國家林草局和國開行、農發行通過儲備林貸款政策支持油茶產業發展,國家林草局已將油茶納入《國家儲備林樹種目錄》,湖南、江西、重慶等地啟動了一批國家儲備林油茶項目。
拓展支持方式。近年來,圍繞經濟林現代化的目標,國家林草局加強與農業農村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有關金融機構和電商平臺的聯系合作,持續強化經濟林產品標準體系建設、深化經濟林統計調查、建立全國經濟林咨詢專家庫、發布經濟林產業發展指南、遴選全國經濟林重點產區、認定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林特產品館、舉辦經濟林豐收節慶活動、組織采摘果園一張圖行動、實施油茶采收機械揭榜掛帥項目、創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全方位統籌和布局推進經濟林全產業鏈協調發展,不斷激發要素活力,夯實發展基礎,加強基地建設,促進產銷對接,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產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