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丘陵、山地,位于該省西南群山腹地的麗水蓮都尤為如此,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面對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的農情實際,如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成了蓮都以及浙江其他地區一直在求索的問題。
連日來,浙江省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現場推進會暨浙江省農機化項目管理專題培訓班會議在蓮都召開,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交流經驗,深入了解蓮都給出的“參考答案”——向機械要效率、向科技要空間的蓮都“山地精作”農業發展模式。
“山地精作”,即推動丘陵山區農業發展從低效粗放的傳統模式向高效精作的現代模式轉變,其核心是實施農業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的農業“雙強”行動。眼下,穿行在蓮都初冬的稻田、山地茶園和果棚,一幕幕火熱的現代化農業場景欣然入目。
在蓮都區碧湖鎮章塘村的煒奕農事服務中心里,負責人王東波正熟練地展示著毯狀油菜苗移栽機作業場景。他表示,農機普及不僅解決了直播產量低、人工移栽勞動強度大、成本高等問題,還能解決多熟地區因為作物騰茬延遲而造成油菜種植偏晚的問題,“像今年受天氣因素影響,水稻收割延遲了半個月,騰茬遲了,就需要搶茬搶時間爭取回來,機械化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另外,在麗水市德躍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茶園基地,從施肥到采收全面實現機械化管理,畝均節本1000元左右,綠茶智能化流水線、自動化包裝環環相扣,茶產業實現“全鏈式”升級,效益提升40%以上;在麗水市聚力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的楊梅基地,山地楊梅大棚智能化栽培,通過數控系統便能完成覆膜、澆水、施肥、噴藥、補光等全部作業,技術迭代后,楊梅單果重提高60%,畝產增加50%……
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蓮都農林牧漁總產值32.84億元,增長4.6%,規模連續8年居麗水全市第一。同時,該區聚焦“大好高、鏈群配”,吸引了國家級分子育種創新服務平臺(長三角)分中心、浙江工商大學綠谷食品健康產業研究院等高能級農業科研平臺競相涌入,茗葉茶葉精深加工、先正達桃產業MPA中心等鏈主型項目相繼落地,4個項目入選浙江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庫,投資總額達21.5億元。
以推進農業“雙強”為主線,蓮都區還深度實施農田水利、設備裝備“雙提升”戰略,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制攻關和推廣應用,超強力度落實糧功區改造提升、田園風貌整治、綠色田園建設等工作。蓮都全區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提升至90%以上,茶葉加工機械化率提升至82.5%,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率提升至74.3%。
蓮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海勇表示,下一步,蓮都區將深入實施設施化、機械化、數字化“三化并進”戰略,在創成浙江省級畜牧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基礎上,爭創糧油、茶葉產業浙江省級示范,為山區農業現代化發展加裝強引擎,持續擦亮高質高效“山地精作”農業發展“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