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500平方米的廠房內,馬玉玲熟練地用剪刀修剪黃芪上的旁支毛叉,然后分類碼放,幾分鐘內在她身邊就摞起了100多根“精修”過的黃芪。這些黃芪除了被運到全國各地外,還有一部分將會在她家鄉的企業中作為制酒、制茶的原材料。
“靠一片黃芪,我們這個北方縣城逐漸有了知名度。”27日上午,這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四份溝村的村民對記者表示。
固陽地區位于北緯41°,因盛產黃芪被中國中藥協會命名為“中國正北黃芪之鄉”。
官方統計顯示,總人口19.7萬人的固陽縣,靠黃芪致富的民眾有3萬人以上。不少村民在縣城里置業,一些先富起來的民眾還在包頭市區有了更好的房產。
67歲的范文宏是固陽地區種植黃芪的領頭人。30年前,他聽說“未來黃芪市場潛力巨大”,于是辭掉公職與當地農民合作,辦起了“公司+農戶”式的黃芪企業。
范文宏保守地對記者講,“2023年市場好,個人靠黃芪年收入達到1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
曾經給范文宏打工的高強告訴記者,“夏秋之際,即便在老范(范文宏)的黃芪種植基地里拔草,一天也能收入200元以上。”“平時從事其他黃芪活計的農民們也能每天收入到300元以上。”
帶領村民致富后的范文宏,將黃芪成品擴大到全國市場。范文宏說:“在當地政府打造的‘41°固陽獻’區域公用品牌的帶動下,目前企業的黃芪成品,已在全國十多個大型藥企和中藥材交易市場中有訂單。”
據介紹,現在江蘇一家藥企已間接將固陽黃芪出口到了東南亞。“未來3年,固陽黃芪還將通過江蘇這家藥企直接將成品出口到歐美國家。”范文宏透露。
近年來,包頭市黃芪主產區固陽縣、達茂旗的黃芪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已達14萬畝,黃芪產量占中國總產量的六分之一。
2023年11月,范文宏和當地民眾迎來黃芪產業的轉折點。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將黃芪等9種物質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這意味著黃芪的可挖掘市場更寬廣了。”范文宏透露,當他看到這一消息后,立馬給合作伙伴打電話,決定大干一場。
記者采訪時,范文宏和合作伙伴生產的第一批黃芪酒已在當地上市。他說,這是自己獻給當地鄉親們“最有意義的年貨”。
當地另一家企業的負責人郝尋梅受訪時說:“在黃芪藥食同源的利好政策下,企業已生產了黃芪飲料、黃芪茶、高檔黃芪酒等產品,當前正通過電商發往全國各地。”
固陽縣縣長侯永峰表示,新的一年,固陽縣搶抓黃芪藥食同源發展先機,力爭黃芪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