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起,四川省涼山州雷擊火感知系統投入試運行,標志著“森林雷擊火防控”應急科技揭榜掛帥(二期)及成果推廣項目在涼山州進入有序開展階段。
森林雷擊火的發生與雷電、氣候、可燃物、地形等因素密切相關,多位于偏遠林區,監測發現難、精準定位難、撲救處置難、影響破壞大,雷擊火的監測、預警和防控是世界性難題。
為加快開展森林雷擊火防控成果推廣,國家林草局出臺實施方案,由科技司、防火司和中國林科院直接指導,四川省林草局和涼山州林草局積極落實森林雷擊火感知系統項目設備安裝選址,每日發布雷電監測日報,記錄全區24小時內發生地閃次數和各縣分布情況,最大雷擊強度發生時間和定位,按照邊研究、邊建設、邊組網、邊應用的模式,后續將根據研究計劃逐步增加實時監測預警、小時報告發布等功能,實現系統常態運行,并開展業務化培訓。
項目組安裝了2套火險自動監測站,可對雷擊火相關氣象要素進行高精度、多要素的綜合監測和預報,為雷擊火預警提供關鍵參數;安裝了4套全波形三維閃電定位儀,可實現對雷電輻射源的精確識別和定位;安裝了1套長基線雷電電磁脈沖探測儀,可實現對閃電的超遠距離定位,提高涼山州復雜山區地形下的雷電探測效率,這也是該探測儀在全國林區的首次安裝應用。
涼山州雷擊火監測中心站建立在瀘山海拔1780米處,安裝了火險自動監測站、全波形三維閃電定位儀、長基線雷電電磁脈沖探測儀三類設備。全部采用太陽能供電和4G信號傳輸,可實現對不同雷電指標、可燃物指標、氣象指標的實時監測,成為融合氣象、火險、可燃物監測和雷電探測一體的長期科研和示范應用中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