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優越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天鵝在我們這里停留,助力我們形成‘生態+旅游’鄉村振興模式,給我們帶來發展紅利,也促使我們更加自覺守護好這里的綠水青山。”4月3日,遼寧省北票市南八家子鄉黨委書記、鄉級林長張艷華接受采訪時感慨地說。
林長制的核心是責任,當一方林長就要護一方生態。目前,遼寧省已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共25401名,分別確定了林長責任區,實現了對我省全域覆蓋,大家像張艷華一樣“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以林長制為抓手推進林草事業發展,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完善。自2020年試點林長制工作以來,我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經驗,至今已全面建成林長制組織體系,部門間協作體系順暢高效,形成了在各級林長領導下的部門協同、齊抓共管工作格局。而且省、市、縣三級均印發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制定了林長會議、督導檢查、林長巡林、考核評價等配套制度。
依托林長制,我省著力強化森林草原資源管理,一方面深入開展森林督查,在全國率先聯合檢察系統、公安系統開展森林督查問題整改“清零行動”,對2013年以來積壓的破壞森林資源案件進行限期查處,截至目前3.28萬余件案件查處整改結案率達94.1%;另一方面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定額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出臺完善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完成全省3013萬畝國家級公益林優化工作。
聚焦“增綠”目標,我省扎實開展“綠滿遼寧”工程建設。去年完成“綠滿遼寧”工程林草類項目建設任務392.98萬畝。其中,完成遼西北防風治沙固土建設任務320.83萬畝。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去年完成營造林157.98萬畝,全民義務植樹6019萬株,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6萬畝。同時,落實草原濕地保護修復政策,全力推動遼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工作,目前創建階段工作全部完成,已進入設立階段前的審批程序;大力開展草原保護修復,完成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面積83.4萬畝,完成草原鼠蟲害防治面積155萬畝;加強濕地修復治理,完善全省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并推進7個省財政濕地保護補助項目實施。
以林長制改革為契機,我省多地在守牢生態紅線、不懈增綠的基礎上,堅持多措并舉抓富民,不斷提升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本溪市依托“全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和“中國刺五加之鄉”“中國山參之鄉”等地理標志品牌優勢,發展以林下參為主的森林藥材基地和以紅松為主的森林食品產業基地,全市林下經濟面積超過300萬畝。由近20個森林旅游景點組成的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帶逐步成型,森林旅游由單一觀光向健康養生轉變,走出一條“不砍樹也致富”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在林長制工作的引領下,我省各地各部門協同作業,推動了“綠滿遼寧”工程、遼西北防風治沙固土“三年攻堅”行動、松材線蟲病防治、森林草原防火等多項重點工作有序開展,為保護我省林草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夯實了基礎。
上一篇:新階段:森林雷擊火感知系統試運行
下一篇:新發現:植物遭受壓力也會“哭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