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整理果園、鋪設地布,這樣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減少果園雜草生長。”2日,在山西省大寧縣曲峨鎮白村的蘋果園里,馮元明與村民們正在覆蓋地布,“今年10月,果園中的100余畝‘寧脆’蘋果將迎來盛果期,希望有個好收成。”
大寧縣地處黃河東岸,屬于臨汾西山高質量梨果產業示范帶,也是山西蘋果種植集群核心區。曲峨鎮白村位于縣城以西5公里處,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質優良,有著悠久的蘋果種植傳統。
近年來,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發展模式,白村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目前,白村種植“寧脆”蘋果532畝、紅富士700余畝,還有“嘎啦”“紅將軍”等品種百余畝,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蘋果村”。
“村里蘋果種植品種一直以紅富士為主,后來,隨著市場飽和,村民收益逐漸減少。”白村黨支部書記馮元明曾是一名軍人,2014年退伍回村后,一心想為村里做點事,幫助提升村民的經濟收入。
2017年,大寧縣從陜西引進“秦脆”蘋果,并與“煙富8號”紅富士嫁接而成新品種“寧脆”蘋果,在全縣小范圍試驗種植取得成功,但由于村民對該品種不了解,一度無人敢嘗試種植。
“知道這件事后,我特地去陜西的蘋果基地進行考察,在親口嘗了口感脆甜的‘秦脆’蘋果后,決定將其帶回白村。”馮元明說,當時家人都不太支持,父母都不同意嫁接“寧脆”蘋果,怕種植不成功。
2020年,馮元明決定在自己承包的果園里進行試驗,將“秦脆”蘋果與紅富士系列的“煙富10號”“煙富8號”進行嫁接。在專業技術人員幫助下,他邊干邊學,對照拿回來的資料慢慢研究,成功嫁接60畝“寧脆”蘋果。
2021年春天,嫁接的“寧脆”蘋果掛了果,2022年蘋果樹滿樹開花,“去年,蘋果樹零星掛果,產量4萬余斤,賣了兩萬多塊錢,還收獲了一個重達1斤3兩的蘋果。”馮元明非常自豪,“經大寧縣農業科技中心檢測,‘寧脆’蘋果含糖量為19.2%,遠超‘秦脆’15%的含糖量。”
馮元明告訴記者,去年“寧脆”掛果,不管是管理技術還是產量、價格,村民們看到了“寧脆”蘋果的優勢,今年村民們早早就開始學習起蘋果嫁接,目前白村有63戶種植“寧脆”蘋果。“前些時候是蘋果樹管理的關鍵階段,村民們每天都來果園里學習‘寧脆’蘋果樹春季修剪技術。”
為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種植技術,馮元明不僅定期為村民們進行培訓,分享種植經驗,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村民嫁接、修枝等。
“這樹好管理,價格也好,我們有空就過來跟他學經驗,將來好管理自己的蘋果樹。”白村果農李生英說。
下白村村民李俊堂自己種植5畝果樹,閑暇時候會來馮元明的果園里打零工,“主要幫助鋪設地布、修剪樹枝等,離得近,學習技術的同時還能多賺點錢補貼家用。”
“‘寧脆’蘋果個大皮薄,果形端正,脆口爽甜,深受消費者好評。”馮元明說,蘋果不愁銷路,縣里相關部門也會幫助推廣銷售,目前已經賣到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近年來,大寧縣搶抓水果消費結構調整升級戰略機遇,在科技引領、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塑造上下功夫,打造以“寧脆”蘋果為龍頭,紅富士蘋果、玉露香梨一體提升的1+N農業產業發展體系,推動蘋果產業提檔升級,走優質高端蘋果發展之路。目前,全縣“寧脆”蘋果種植面積已達一萬余畝。
“下一步我將帶領村民繼續學習最優最先進的蘋果管理技術和經驗,同時將通過小樹改接換頭、老樹逐步退化栽新樹的方式擴大發展‘寧脆’蘋果產業。”馮元明希望將白村的“寧脆”蘋果打造成為產業標桿,讓每一位果農都能靠其增收致富。
上一篇:遇見福建:湖畔品茗賞美景
下一篇:湖北恩施打造“中國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