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3第十六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子活動之一——“一帶一路”茶文化非遺傳承交流會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
本次交流會以“茶和天下、共享非遺”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宣傳“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斯里蘭卡全國合作社聯合社專家庫穆杜·拉納萬沙·佩雷拉·馬拉瓦·桑蒂里奇說,2022年斯里蘭卡茶葉產量與市場份額均有所下降,希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茶文化與經貿方面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茶文化專委會主任沈冬梅介紹,茶已成為中外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茶葉隨著中國人的腳步到世界各地,成為華僑華人情感寄托和保命修身的良藥。福建、廣東等地老茶為藥的民間傳統認知傳到南洋等地,再籍由老茶的風潮反向回流影響母國祖地,形成茶文化的雙向交流與認同。
沈冬梅說,茶的文化認同與非遺傳承應當基于歷史的發展脈絡和學術研究。茶非遺保護,不止要傳承保護生產端,消費端也不容忽視,只有二者的互促相生,才能實現中國茶文化的整體性和可持續發展。“我們當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為契機,扎實做好非遺的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當日,活動還邀請安徽省茶業協會會長王傳友、黃山毛峰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謝四十、黃山猴坑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方繼凡、六安瓜片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解正定、祁門紅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昶,圍繞“四大名茶”傳統制茶技藝講好茶葉故事,宣傳推介本地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徽茶文化活態傳承,提升徽茶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
據安徽省茶業協會會長王傳友介紹,中國十大名茶,安徽獨占四席(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和六安瓜片)。四大名茶是安徽茶的典型代表,四大名茶和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優茶滿足了市場和消費者多元化的品飲需求。“安徽不僅要做好傳統制茶技藝的傳承,還要深挖這背后的文化內涵,推動茶品牌建設和茶產業發展。”
另悉,本次安徽茶博會首次設立國際名茶展區,邀請了斯里蘭卡、泰國、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品牌茶企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