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陜西首家縣域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立足縣域實際,圍繞現代農業、智慧工業、數智黃陵,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人才對接聯通,打造全縣創新驅動發展的‘總窗口’。”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黃陵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蘭民鋒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心成立以來,通過不斷匯聚創新資源,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已成為黃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黃陵縣位于陜西省延安市,被稱為“天下第一陵”的黃帝陵坐落于此。近年來,陜西黃陵縣依托文旅產業和能源產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力創建國家創新型縣。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是陜西首家縣域級創新驅動平臺,也是連通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的主通道。
作為首批入駐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陜西宏順礦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率先享受到了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帶來的“紅利”。
“我們是一家集礦用運輸設備制造、維修售后等為一體的設備制造公司,已擁有礦用防爆柴油機無軌膠輪隨車起重運輸車、救援拖車等8項專利,但礦用電車的蓄電量是長期以來無法突破的難題。”陜西宏順礦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理許以馬說,通過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的“牽線搭橋”,公司與陜西一所高校的科研團隊進行合作,在礦車電池性能與體量兩方面進行優化提升,實現從科學研究、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科技驅動發展“三級跳”。
依山傍水的黃陵,不僅有能源產業為縣域經濟賦能,農業的發展也“有聲有色”。為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了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圍繞“3+X”特色產業,推進“果畜菜茶菌”等優勢特色種養業全鏈條升級,提升黃陵特色農產業科技含量。
據了解,為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合作,聘請專家全鏈條指導,引進農業科技龍頭公司組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探索高校科研成果在縣域落地轉化創新模式。
“猴頭菇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喜好溫暖,我們必須把這個‘嬌氣包’搬入大棚保溫。在中心的‘牽線搭橋’下,高校科研成果‘護航’了我們的猴頭菇產業。”陜西小石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馬林濤說,大棚安裝了高校研發的智能系統,會根據菌菇生長的不同階段預設場景核心管理參數,通過與溫、光、濕、氣系統的手機端智能系統聯控,結合精細霧化、個性化施水管網布局等創新技術實現現代化智慧菌菇種植。
馬林濤說,企業入駐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后,不僅享受到了中心帶來的科技服務,還享受到金融、人才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使猴頭菇的產量、銷量不斷增加,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現階段公司共有兩個大棚,年產量在三萬斤左右,市場前景看好。
自2022年4月建成運營以來,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已累計對接入駐企業105家,新增市場主體39家,組織開展各類活動37場。
蘭民鋒說,秦創原軒轅科技創新中心搭建了智慧工業創新平臺,通過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推進煤炭資源開發,高端裝備制造等傳統工業創新升級,持續賦能黃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