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阿,長江水與黃河水在此交融,是中國喜鵲之鄉、全國綠化模范縣,創造了黃河臂彎里的生態奇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提出,科學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重要關系,為林業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東阿縣地處黃河下游,境內沿黃河岸線長57公里。因歷史上黃河決口,加上沉沙池長期沉積,東阿縣成為黃泛平原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59.83平方千米,特別是沉沙池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20年來,東阿縣始終以“兩山”理念為指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造林治沙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文化繁榮深度融合,走出一條生態改善與產業振興互促共進的發展路徑,打造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東阿樣板”。
固沙造林,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針對過去黃沙漫天、群眾苦不堪言的狀況,2003年東阿縣確立“植樹造林、防沙治沙、改善生態”的發展規劃。20多年來,歷屆黨委政府帶領群眾戰風沙,改善了生態、造福了百姓。
一是工程帶動,全域織綠。重點實施了生態隔離帶、綠色通道、圍村林等重點綠化工程,在沿黃大堤建成近千米寬的防護綠化帶;在新老沉沙池區打造十幾處萬畝豐產林,與高標準農田林網等綠色設施相互交融,讓昔日寸草不生的沙區蛻變為林茂糧豐的綠色屏障。隨著綠化水平的提升,全縣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實現了“二十一連豐”。東阿縣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綠色名縣等稱號,被譽為全國平原綠化的一面旗幟。
二是全面推綠,質效提升。進一步實施城區綠化、道路綠化、水系綠化、農田林網、沿黃綠色長廊等“七大行動”。城區以“精致城市、花園城市”為定位,結合城市更新,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村莊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四旁”、閑散宅基地等區域,栽植核桃、山楂等綠化苗木,通過“一村萬樹”工程形成特色景觀。沿黃區域實施“春花秋實”、百里畫廊等提升工程,打造黃河生態廊道景觀示范帶,沿線村莊串聯形成“幸福河畔·和美鄉村”的典范。
三是重點沙區,打造公園景區。為持續改善沙區生態,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2016年東阿縣啟動位山灌區沉沙池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旅游扶貧開發項目,建成位山黃河公園景區。景區針對土地含沙量高的特點,營造防沙固沙林,科學種植適宜的經濟作物,建成300畝油菜、櫻桃、油桃等采摘園。周邊村莊借此發展特色種植、農家樂、民宿等產業,形成規模效應,帶動農民增收,使沉沙池區實現從沙困到綠富的蝶變。2025年6月13日,山東省第3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宣傳活動在此舉辦,彰顯了東阿治沙成果的示范意義。
綠色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東阿縣不斷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林地規模化經營、林權融資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產業,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讓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全縣綠色高質量發展。
一是做大林下經濟。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公司+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發展林下種養產業,創新發展沿黃中藥材經濟林帶。目前,全縣艾草、丹參、金銀花等中草藥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其中林下中草藥種植面積2000畝,有效帶動了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二是做強特色林果產業。結合和美鄉村集中連片示范區建設,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培育發展優勢林果產業,經濟林種植面積達1.9萬畝。其中,東阿黃金梨面積3200畝,年產值3000余萬元。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三品”認證個數達183個,國家地理標志(商標)10個。
三是做優文旅康養。全面推行“林業+康養”“林業+文旅”模式。以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串聯艾山牡丹、魚山人文等資源,打造“沿黃九品·品品連鄉”“魚山梵韻·七星詩章”等農文旅融合片區,形成黃河生態文化體驗廊道。艾山村整合牡丹觀光、休閑采摘、艾灸體驗、民宿等資源,建成艾山風景區,入選全省景區化村莊。艾山村連續9年舉辦牡丹觀光節,2024年接待游客280萬人次,2025年還承辦了第四屆山東省森林文化周。康養東阿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實現“生態顏值”向“經濟價值”的高效轉化。
和諧共生,守護生態平衡
在治沙過程中凝聚的堅韌精神,推動了全縣人民生態理念的提升和生態倫理的養成。“中國喜鵲之鄉”的榮譽,也讓當地群眾從逮鳥捕鳥轉變為愛鳥護鳥,形成“人愛鳥、鳥護林、林涵水、水養人”的良性生態循環。
一是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建立健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體系,及時發布監測簡報,提供科學防治建議,實施精準防治措施,有效防控災害的發生。東阿縣連續5年榮獲“年度先進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稱號。
二是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東阿縣明確規定,對全縣有鳥巢樹木實行掛牌保護,不得砍伐。在沿黃、濕地等鳥類聚集區懸掛人工鳥巢。加強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成立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并開通救助熱線,全力維護生物多樣性。目前,全縣共有鳥類25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
三是嚴格森林執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濫砍盜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非法捕獵食用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有效震懾了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踐行“兩山”理念的20年,是東阿綠色崛起的20年,也是全縣人民生態倫理不斷形成的20年。“斗沙”歷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奮斗史詩,見證了“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展現了聊城人民的堅韌不拔和頑強拼搏,也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刻內涵。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上,東阿縣進一步打通“兩山”轉換通道,讓綠水青山的底色更鮮明,金山銀山的成色更充足,以優異成績續寫“兩山”理念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