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國有林場立足森林資源優勢,發揮林場示范帶動作用,引導護林員、村民發展特色林糧,打造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森林“四庫”建設標桿,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國有林場改革發展道路。
林場技術人員在相鄰村山林帶頭示范養殖蜜蜂林場技術人員在相鄰村山林帶頭示范養殖蜜蜂。甄洪祥攝
開江縣國有林場工區在做好日常護林工作的同時,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回龍工區護林員丁時勇帶領工區人員林下養殖蜜蜂50多箱,為職工創造了“甜蜜收入”。三寶堂工區4名管護人員年養殖5頭牛、60頭羊、80只雞,年均創收3萬元。
“過去我們守著青山過緊日子,現在林場支持鼓勵護林員發展林下多元養殖,林下牧場的規模逐年擴大。林場每年幫我們打開市場、對接銷路,讓大家安心護林、養殖,不愁產品賣不出去。”丁時勇一邊說,一邊忙著收割蜂蜜。
開江縣國有林場位于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的重點區域,是以飛機播種造林為主建立的國有林場,經營面積3.57萬畝,森林覆蓋率91.43%。2020年,林場改革發展典型經驗入選四川省15個縣級改革案例,2021年被確定為首批10個四川省示范國有林場。
“‘十四五’以來,林場積極探索推廣‘森林+’的林糧模式,引導林場護林員、周邊農民利用林下空間,發展林蜂、林畜、林禽等養殖,向林農提供養殖技術、市場銷售等幫扶,允許適度采集天然‘林糧’,讓國有林資源變成‘綠色銀行’,打造國有林場綠色發展的標桿,更好地帶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開江縣國有林場場長魏方波介紹。
近年來,開江縣國有林場的生態飯碗越端越穩。目前,林場13個工區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下養殖項目,輻射帶動周邊9個脫貧村、800多戶群眾參與。當地村民從守著森林盼增收轉變為林下經濟能手,通過養蜂、養羊、養雞、采山菌、摘野果和采挖藥材等,實現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林場創新“護林+養殖”的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既增強了護林員和群眾守護青山的積極性,又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