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魚市鎮森林覆蓋率76.6%,8.67萬畝林海蒼翠,隱藏著富民興鎮的密碼。
如何讓“綠葉子”變成“錢袋子”、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魚市鎮林業站通過林地整合、產業培育、機制保障三項舉措,有效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快車道,蹚出了一條生態價值實現的新路徑。
兩級流轉破局
碎山拼出“黃金版圖”
“一塊山分幾家,一家山散幾處?!边@是魚市鎮發展林業經濟的首個“攔路虎”。
面對林地碎片化難題,魚市鎮林業站創新自留山經營權“兩級流轉”機制,在“三權分置”框架下,集體所有權不變、農戶承包權不丟,唯獨將經營權通過村經濟合作社的專業運作徹底激活,讓“零碎山塊”蛻變為產業發展的“黃金版圖”。
一級流轉“聚零為整”。村經濟合作社“打頭陣”,逐片評估交通、土壤等資源,量身定制租賃方案,定下“每畝年租金不低于35元”的保底標準,給農戶吃下“定心丸”。通過農戶流轉給村社,曾經零散的自留山經營權快速“聚零為整”。如今,全鎮10個村已集約林地8200畝,沉睡的山林資源被徹底喚醒,成為產業發展的“儲備庫”。
二級流轉“專業賦能”。村經濟合作社與有實力、懂技術的林業企業精準對接,將整合后的優質林地經營權流轉給企業,實現村社流轉給林企,通過不動產登記,為經營權提供法律保障,資源變資產的路徑被徹底打通。2024年,中墾集團計劃發展油茶產業,魚市鎮林業站牽頭老黃沖村集約180畝林地,以每畝120元價格流轉給企業經營。
林上林下轉型
林地育出“雙金碩果”
“一片林地,兩份收益?!边@是魚市鎮對山林資源的極致利用。立足山林資源稟賦,魚市鎮林業站大力推廣“林上+林下”立體種植模式,讓每一寸林地都創造出生態、經濟雙重價值。
前鋒聯合村的“油茶+黃精”基地正是這種模式的樣板。林業站巧妙嫁接新晃黃精,其70.9%的浸出物、27.7%的多糖含量遠超藥典標準。2024年,60畝示范基地收獲黃精鮮品16.3萬公斤、收入260萬元,“雙增收”賬本令人欣喜。
產業鏈條向深向遠延伸,深山珍寶成功闖世界。林業站主動對接“中國?新晃黃精國際城”加工園區,推動黃精深加工升級。2024年,全鎮林下黃精鮮品產量74萬公斤,經過精深加工后,6.35萬公斤優質產品遠銷越南、泰國。從山頭到車間,再到國際市場,一條完整產業鏈已然成型,深山珍寶成為閃亮的“國際名片”。
收益模式固基
四方煉出“生態真金”
魚市鎮精心構建“合作社+林農+林企+社員”緊密型利益共同體,讓四方主體在生態產業鏈上都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
村經濟合作社憑借流轉中介費、管理費實現“雙增收”,年均進賬6萬元左右。這筆“集體家底”化作修路的砂石、引水的管道,讓曾經薄弱的村級財力逐漸增強。
林農每年保底租金穩穩落袋、就近在企業務工日賺100—120元、年底還有集體收入70%的分紅,手握三重收益的喜悅寫在林農的笑臉上。
林企規?;洜I解鎖山林潛力,產品從林間直供國內外市場,年產值突破千萬元大關,既成了產業鏈的“頂梁柱”,也成了帶動就業的“主力軍”。
社員享受普惠福利,村經濟合作社將20%收入反哺民生,修渠、改電件件落地,脫貧戶人均每年額外領到120元“陽光分紅”,全體社員共享發展紅利。
如今的魚市鎮,山林既是“天然氧吧”,更是“綠色銀行”。這背后,得益于林業站駕馭“三駕馬車”的核心操盤。這片蒼翠林海持續書寫著“點綠成金”的新故事,為生態價值實現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魚市實踐”。
下一篇:山西集體林改點綠成金惠澤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