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紅石林業有限公司立足長白山林區生態資源優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理念,因地制宜培育生態旅游等新業態,不斷開拓生態富民惠民新路徑。
如今的紅石林區,既有萬頃林海的壯麗景色,又有詩意慢生活的休閑體驗,“兩山”轉化帶來四季的收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打造四季生態旅游品牌
紅石林業有限公司精心打造“春游百花夏避暑,秋賞紅葉冬嬉雪”的四季生態旅游品牌,全方位展示紅石林區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文化魅力,不斷滿足游客的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需求。
每年4月至5月,紅石國家森林公園便成為野生杜鵑、野櫻等山花的海洋。粉白交織的花海與蒼翠林海相映成趣,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賞。公園內保留的“伐木班號”和采伐工藝展示區,讓游客在欣賞自然之美的同時,感受林區從“砍樹”到“看樹”的歷史變遷。
夏季,紅石林區平均氣溫22℃,是絕佳的避暑勝地。游客可乘船游覽松花江“黃金水道”,登望江閣俯瞰湖光山色。森林中每立方厘米空氣的負氧離子含量達7000個,游客漫步林間步道,盡享“天然氧療”。紅石林業有限公司還推出湖畔垂釣、森林瑜伽等休閑項目,讓游客感受慢生活的愜意。
金秋時節,紅石林區迎來紅葉盛宴。長達50公里的“百里紅葉長廊”中,楓樹、柞樹、楊樹等漸次變色,或金黃或火紅,是拍照的絕佳取景地。公園連續多年舉辦“紅葉映初心”采風活動,吸引全國媒體與游客共赴這場視覺盛宴。
冬季,紅石林區銀裝素裹,霧凇、冰瀑等景觀頻現。為讓游客加深對林區的印象,紅石國家森林公園開發木幫文化等文化體驗活動,增加雪地摩托、馬拉爬犁等冰雪娛樂項目,提升景區文化內涵。
創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聚焦紅色教育、研學等主題,紅石林業有限公司將紅色資源與生態資源、文化資源有機“打包”,綜合開發利用。
紅石林業有限公司將東北抗聯蒿子湖密營打造成為集紅色教育、生態旅游、研學實踐于一體的省級紅色教育基地,重建了司令部地窨子、被服廠等遺址,修復了兵營、槍械所、青松灶等遺址,生動還原了抗聯戰士在深山密林中艱苦卓絕的斗爭場景。并依托紅石砬子會議遺址等255公頃密營群,構建起立體化紅色教育場景。
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蒿子湖密營將紅色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結合,年均接待學生超2萬人次。吉林大學、東北電力大學等高校在此設立實踐基地。
此外,紅石林業有限公司還將密營周邊白山湖、紅葉谷等自然景觀納入旅游線路,開發森林康養、冰雪體驗等文旅產品。
2015年以來,紅石林業有限公司以“紅石紅葉”為核心IP,通過全媒體宣傳矩陣與節慶活動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今年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森林旅游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紅色教育中心,開發沉浸式黨課和研學課程。通過“生態+文化+科技”模式,推動產業從單一觀光向康養度假、教育研學等多元化轉型,建成現代化森林旅游城。
助生態經濟效益雙提升
生態是紅石林區最大優勢、最大品牌,要實現“兩山”轉化,首先要保護好生態。紅石林業有限公司構建責任到人、全域覆蓋的森林資源管護網絡,配備專業巡護隊伍,引入無人機、紅外監測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森林資源動態化、精準化管理。創新推廣生物防治技術,通過釋放害蟲天敵、設置太陽能誘蟲燈等方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在筑牢生態屏障的基礎上,紅石林業有限公司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以靈芝孢子粉加工、黑木耳種植為龍頭產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成集研發、加工、體驗于一體的森林食品加工產業園區,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和標準化加工流程,打造高品質森林食品產業鏈。
同時,發展林蛙、黃牛等特色養殖,打造“一場一品”種植格局,中草藥、食用菌等產業規模突破5000畝,形成“短鏈銜接、長鏈延伸”的產業生態。2024年,紅石林業有限公司林特產業帶動數百名林區職工增收。
上一篇:安徽肥西:“甜蜜”企業生產忙
下一篇:以森林可持續經營為綠水青山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