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鄂西南邊陲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群山連綿,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屬于限制開發區域。多年來,五峰縣堅持生態立縣,依托綠水青山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綠色發展之路。
在這里,有一群綠水青山的守護者——生態護林員,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行走在崇山峻嶺中,成為一道“最美”風景。
他們中有一名杰出的代表名叫陳剛,是五峰縣五峰鎮水浕寺村生態護林組組長,前不久被中宣部、國家林草局、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評為“最美生態護林員”。
“巡山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
雖然還是早春,走進大山深處,座座山嶺、片片峽谷已染新綠。經過隆冬的洗禮,那淡淡的綠讓人陶醉。
在五峰縣五峰鎮獅子垴和白溢寨兩山之間的峽谷上,有一個秀美山村——水浕寺村。全村5.58萬畝的面積,山林就有4.4萬畝。村里起初只有9名護林員,2020年擴大到34人。
3月初,記者在白溢寨半山腰的鄉村公路上見到陳剛時,他剛巡完山準備回家。
陳剛今年45歲,腿有殘疾。2017年,他開始守護5000多畝山林。目前,他擔任水浕寺村生態護林組組長。
水浕寺村境內有40多座山峰,峰峰相連,海拔2300米的獅子垴是境內最高的山峰,被譽為五峰的“小西藏”。陳剛負責守護著獅子垴周邊7座山林。
每逢巡山,鐮刀、手套、頭盔、摩托是陳剛的必備工具。早上8點,他準時上山,下午兩三點鐘下山。
“現在,鄉村公路已經四通八達了,但我們村還有幾個特別的地方,到現在還只能靠步行。”陳剛說,上山時,全部是羊腸小道,有些地方還要爬。“每月平均有23天在巡山的路上,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
精心看護好每一棵樹
水浕寺村境內大部分是天然林,這些天然林中夾雜著松樹。2018年末,一次日常巡護中,陳剛在萬綠叢中發現有疑似松材線蟲病枯死松樹。他知道,如果不迅速處置這棵病樹,將危害整片山林。他立即向鎮林業管理站報告,五峰縣林業局防治專家楊志帶著科技人員趕赴現場,及時進行了處置。
事后,陳剛迅速組織護林員對全村4.4萬畝天然林進行地毯式排查,將排查出來的枯死松樹一一登記編號,及時上報,為全縣防治松材線蟲病提供了第一手翔實資料。排查完后,他又參與到枯死松樹除治工作中,對所登記的枯死松樹逐一砍伐、燒毀、清除,切斷傳染源,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的蔓延。
每年春節假期、清明節、森林防火期,都是森林火災易發期,陳剛更不能有絲毫疏忽,始終堅守崗位。
生態護林員,既是山林的守護神,也是政策的宣講員。他不僅自己宣講《森林法》,還會找到村里有名望的老人,請他們幫助做好宣傳工作。
守住青山,甜了日子
“生態立縣,走綠色發展之路”。這是五峰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
“好山好水,大家都愿意來旅游。但前提是要守護好這里的綠水青山。”五峰縣公路局駐水浕寺村第一書記何克讓說。
幾年來,陳剛和他的生態護林隊,不僅守護了這片青山,還與其他護林員一起上山植樹造林。在他的影響下,村里公路沿線、房前屋后種植了紫薇、紅花玉蘭、杉木等2.5萬多株,在美化鄉村的同時,綠水青山也變成了惠及子孫的“聚寶盆”和“綠色銀行”。每逢旅游季節,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帶火了這里的農家樂與民宿。
守住青山,富了口袋,甜了日子。水浕寺村的綠色發展是五峰全縣的縮影。
宜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五峰縣委書記陳華表示,五峰縣森林覆蓋率達82%,居全省首位,全縣正加快構建現代生態經濟體系,著力提升茶葉、中藥材、中蜂、綠色菜園、精品果園、特色花園、生態養殖園“一茶兩中四園”特色產業,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下一篇:撒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