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2月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作出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積極探索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廣東路徑,兩年多來,全省上下積極推進擴綠興綠護綠,不斷提升森林質量,優化森林結構,進一步厚植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03%,森林蓄積量、自然保護地數量等關鍵生態指標均居全國前列,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取得扎實成效。兩年多來的生動實踐,讓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不僅是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正確抉擇,更是基于科學理論建構和指導的必由之路。
2022年7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出版發行,全面系統深入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明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廣東省委出臺實施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將“綠色”作為新時代廣東生態文明建設最亮麗的底色,積極探索走出新時代“兩山”理念的廣東路徑,無疑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題中之義、必由之路。
110年前的1915年,來自廣東深圳的凌道揚先生等林學家倡議設立植樹節,今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3月12日作為植樹節正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今年更是“岳山造林”大會戰勝利50周年,而設立植樹節的首倡者、植樹節的紀念者、“岳山造林”的發生地都與廣東密不可分。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廣東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植樹造林生態建設工作。從40年前省委省政府作出“五年消滅荒山、十年綠化廣東”的決定,到1991年3月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荒山造林綠化第一省”的表彰,再到1991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繼續奮戰五年確保如期綠化廣東的決定》,1994年1月以1號文出臺《關于鞏固綠化成果,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決定》,先后啟動實施了一系列綠化造林行動,愛綠植綠護綠成為廣東傳承不斷、生生不息的光榮傳統。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正是基于歷史傳承和發展的不二選擇、必由之路。
新時代以來,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臺實施《關于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決定》,從推動廣東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協調發展的高度,從順應全省廣大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出發,積極開展造林綠化,大力發展現代林業,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綠化行動、保護生態環境,努力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的美好家園。2018年8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吹響了廣東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攻號角,為進一步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建設美麗廣東打牢了堅實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審議通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就是要在新時代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提高,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積極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奮力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廣東路徑,這也是基于實踐理性和延續的最優方案、必由之路。
上一篇:“植”此青綠 不負春光
下一篇:最北高寒林場的破局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