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作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擁有2000余年的栽植歷史,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15個省(區、市)、約800個縣。發展油茶產業不與糧爭田、不與農爭地,兼具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關于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關于保障油茶生產用地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有力推進下,油茶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豐富多元食物供給、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等方面的多重效益日益顯現。
在油茶發展上用好政策、補助、項目“三加持”
江西是全國油茶主要產區,油茶種植歷史悠久、市場體系完備。截至2023年,全省油茶資源規模、產量、產值均居全國前列。
江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楊皓向記者介紹,當地在油茶發展上用好政策、補助、項目“三加持”,創新推出時間長、利率低、額度大的“油茶貸”,積極統籌國家儲備林、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鄉村振興等項目資金86億元支持油茶產業發展。
同時,大幅提高油茶種植補助標準,對新造、改造油茶分別給予1000元/畝、400元/畝的補助,有的油茶重點縣補助標準達到2000元/畝。規劃建設油茶產業園、油茶果倉儲交易中心、油茶服務中心、高產油茶示范基地等重點項目670個。
在種植質效上更加注重良種、技術與模式,新建良種采穗圃18處,培育良種育苗基地83家,年供良種1.1億株,確保全省油茶良種使用率達100%。制定出臺《江西省油茶資源高質量培育建設指南》,全面應用“大穴、大苗、大肥”技術,加快了良種良法良技的示范推廣,一大批基地畝產穩定在2000斤以上。
“我們還大力推行‘五統一分’和‘企業+合作社+基地’經營模式,促進油茶適度規模經營,比如宜春市就有油茶專業合作社360家,帶動農戶參與就業20余萬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2023年,全省油茶林面積達1650萬畝,高產油茶林面積突破800萬畝。”楊皓說。
加強低產低效林改造,支持油茶“擴面”“提產”
截至2023年底,全國油茶種植面積已達7300萬畝左右,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的縣有200個,茶油年產量80余萬噸,約占國內食用植物油產量的7%,成為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前10位的油種。
為保障油茶發展用地,2022年,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印發《關于保障油茶生產用地的通知》,國家林草局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油茶生產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積極利用規劃造林地,低效茶園、低效人工商品林,疏林地,松材線蟲病疫區采伐跡地等各類適宜的非耕地國土資源發展油茶,支持結合退耕還林地林分結構調整,森林防火隔離帶建設,種植和改造油茶,切實擴大油茶種植空間。
2023年,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獎補政策的通知》,通過林業草原改革發展資金支持實施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獎補政策。
國家林草局改革發展司司長王俊中表示,通過加大資金支持,一方面示范帶動,由財政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遴選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支持打造油茶產業發展示范樣板和高地,目前已實施示范獎補項目14個;另一方面聚焦重點,加大油茶營造補助力度,聚焦《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確定的200個重點縣,推動擴大高產油茶林種植面積,加強低產低效林改造,支持油茶“擴面”“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