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是展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窗口,推動著生態環保意識的形成、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態環境宣傳教育要多在“深和細”上下功夫、見實效。
堅持系統思維,突出“深”字。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堅持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開啟生態文明教育新局面緊密結合起來,持續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播音員、主持人,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初心使命。
深入挖掘各地區在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過程中的優秀案例、治污經驗,不斷宣傳擴大治理成效,推動治污攻堅“點上開花”。把生態文明思想納入學校、社區開展宣傳教育主題活動的切入口,通過視頻宣傳、社會實踐、綠色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居民等群體積極培養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環保教育體系“線上結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扎實走生態優先道路,把環境宣傳融入地區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中,切實放大集群發展效應,推動生態文明教育“面上出彩”。
創新形式載體,突出“細”字。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統籌下好“走出去”和“引進來”兩步棋,及時對宣傳內容和形式進行再細化、再優化,引導廣大群眾筑牢生態文明理念,持續豐富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一方面,主動“走出去”,結合世界地球日、六五環境日、服務企業接待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全力推進宣傳工作提質增效。前往企業宣講先進的生產工藝流程、優秀的污染治理經驗以及生態環保法律法規等,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前往社區普及垃圾分類、節約用電以及無廢城市等相關內容,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堅持走綠色低碳之路;前往學校開展環境宣傳教育主題講座,提高師生的生態環境意識,堅持走綠色教育之路。
另一方面,加快“引進來”,在前期調研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優秀先進的宣傳經驗、方案,及時優化調整本地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思路,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切實把“他山之石”轉化為本地宣傳教育工作再創新的突破口。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主旋律,準確把握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厚植人民情懷,通過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短視頻、圖片等載體,將低碳生活、綠色發展理念轉化為環境宣傳的創新作品,持續營造綜合性多向互動的宣傳氛圍,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環保事業,切實將生態文明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確保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