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在湖南省岳陽市開幕。監測顯示,眼下洞庭湖區域越冬候鳥已達45.85萬只,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越來越多的候鳥歸來,是洞庭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棲息地環境持續改善
“洞庭湖環境優美,適合水鳥棲息。”來自浙江的攝影達人張校節說,此次參加觀鳥節最驚喜的是邂逅了小白額雁。
統計顯示,全球三分之二的小白額雁選擇在洞庭湖畔越冬。
洞庭湖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使命。
湖南出臺實施《湖南省濕地保護條例》《洞庭湖保護條例》等,從制度設計上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岳陽作為保護與治理洞庭湖生態的主陣地,自2017年起,全面實施長江岸線專項整治、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39個非法砂石碼頭全部取締,總復綠面積達47.7萬平方米,共節約長江黃金岸線10230米。長江岳陽段5個斷面,水質優良率為100%,連續6年保持Ⅱ類水質,東洞庭湖岳陽區域7個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5.7%。
生態不斷向好,“稀客”變“常客”。
據監測,2024年洞庭湖越冬候鳥種類達367種,占全國種數三分之一,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青頭潛鴨等珍稀瀕危候鳥種類、數量持續增加,“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洞庭美景再現。
君山后湖管理站站長周潔常年在監測點進行候鳥觀測。他介紹,近幾年飛來碼頭越冬的鳥類越來越多,兩年時間增加3000多只,很多候鳥甚至愛上這片水域,留下來不飛走了。
愛鳥護鳥蔚然成風
近年來,湖南開展候鳥遷飛通道跨區域聯合保護行動,建設候鳥保護站點91個,“千年鳥道”保護取得積極成效,有力守護候鳥遷飛、越冬安全。
在湖南第43屆“愛鳥周”上,湖南省林業局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鳥類保護事業,發布全省2024年“護鳥飛”志愿服務活動公益資助計劃和愛鳥護鳥宣言。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各級各部門多種形式的宣傳,愛鳥、護鳥在洞庭湖畔蔚然成風。
2024年12月21日,第十三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組委會主辦的愛鳥護鳥知識競賽在岳陽舉行。11支參賽隊伍和市民朋友積極互動,奏響愛鳥護鳥“大合唱”。
愛鳥始于心,護鳥始于行。
家住華容縣的付錦維從漁民轉為護鳥人,每周徒步巡湖;護鳥志愿者周自然發起的“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逐漸發展為一個由民間組織、群眾廣泛參與的全程守護候鳥遷徙的全國性護鳥活動;在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工作的姚毅,扛著幾十公斤的攝影器材,28年記錄了洞庭湖361種鳥類……
本屆觀鳥節上,專家聚焦“如何留住候鳥”“如何建好候鳥棲息地”“如何更好保護鳥類”等主題,為鳥類保護建言獻策。
湖南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為打造碧波浩渺、岸芷汀蘭的大美洞庭攜手共進,為守護萬鳥棲息、生機勃勃的觀鳥勝地并肩前行。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