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將樂縣是我國南方集體林區林業重點縣,擁有森林蓄積量258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0.8%,潛藏著豐富的生態產品和巨大的生態服務價值。
近年來,將樂縣立足森林資源稟賦,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高質量推進“森林錢庫”建設,賦能青山變金山。
厚植青綠 創新村民企合作造林
充分發揮國有經營單位的人才、資金、技術優勢,大力推廣“村民企”合作模式,村集體以林地使用權入股,當林木采伐時收益按三七分成,全縣合作經營的山林面積達7.3萬余畝。分散的林地有效整合,走科學化、集約化聯合經營路子,大幅提升了山林價值,促進了村財穩定增收、林農持續獲利。據測算,按照一個經營期內(26年)每畝純收益可增加4000元,其中:村集體每畝可分成收益1200元,平均每畝林地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46元。
突破規制 盤活“沉睡”天然林資源
2023年制定出臺《將樂縣盤活天然林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開展天然林資源流轉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實施天然林收儲管理新模式,收儲的天然林向林權所有者發放《天然林贖買收益證》,《收益證》持有者可自主選擇抵押、變現等方式,盤活了“沉睡”資源。收儲后的天然林,每年村集體和林農年收益從每畝16.5元增加到46元。全縣已收儲辦證天然林6.8萬畝,林農可增加收入100多萬元。
挖潛賦能 創新林下空間經營新模式
探索林下空間經營權改革,創新“樹上+樹下”立體種植經營新模式,有效突破了林下經濟發展的制度瓶頸,盤活了林下空間資源,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讓廣大林農獲得更多財產性收益。去年12月底,首發三明市第一本《林下空間經營權證》,目前已發證13本,面積2000余畝。充分挖掘利用閑置林下空間潛能,建立林下種植示范基地7個,種植草珊瑚、多花黃精、鐵皮石斛等中藥材6400多畝,今年新引種何首烏面積600畝;全縣林下經濟利用總面積70多萬畝,年產值超14.3億元,從事農戶1.87萬多戶,戶均增收5300多元。
點綠生金 開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
探索、推行林票改革,林票2.0版產品開發。已制發林票金額4495萬元,面積3.78萬畝,受益林農4.9萬人。已評估入庫林分1422畝,待上海農業產權交易中心投放平臺交易。2021年5月18日,常口村發行全國首張林業碳票,涉及生態公益林3179畝,監測期碳減排量12723噸。次年進行首次分紅,全村1000多名村民每人領到了150元的碳票收益。目前,縣域內已開發備案21個碳票項目,面積約9萬畝,碳匯量33.4萬噸;實現企業購買碳匯量59517噸,交易金額78.6萬多元。林票、碳票都是林業資產的證券化,將樂縣開辟出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新路徑,真正把沉睡的山林變成了可提現的“銀行”,真正讓森林變成了“錢庫”。
上一篇: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由來與未來
下一篇:山東推出森林可持續經營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