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全媒體記者/余夢凡 實習生/羅貝貝 通訊員/李文武
近日,羅園渠正在昭蘇縣緊鑼密鼓地張羅著冬季騎行路線的報名事宜。夏季和秋季的騎行項目試水成功,讓這個南方小伙兒對即將到來的冬季騎行項目很有信心。
30歲的羅園渠是江蘇省連云港市人,本科就讀動物醫學專業,從大學二年級起,他開始接觸馬匹。學校周邊的馬術俱樂部成了他喜歡的去處。在考取臨床獸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后,他開辦了一個主要以介紹馬文化為主的公眾號,逐漸認識了很多喜歡馬的朋友。
2015年,羅園渠在現場觀看了昭蘇天馬國際旅游節開幕式,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令他熱血沸騰:“非常震撼!當時就想,要在這里圓我的夢:在天馬的故鄉研究馬,將這里優質的馬資源與旅游相結合,推介給更多人。”
201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羅園渠來到了昭蘇縣,開辦了主要從事旅游業的公司。2019年春節后,正式啟動馬背深度騎行旅游項目,提供私人定制服務。
“深度騎行體驗項目”每一期都有將近一周時間,參與者中間4天都在馬背上。公司根據不同季節的風光專門制定騎行路線,通過微信平臺發布,并借助朋友進行宣傳。
今年6月至10月,夏秋兩季的騎行體驗項目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70位游客。這幾天,冬季的騎行路線一經發布,就有人報了名,羅園渠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咨詢的電話及微信。
來自北京的張卓越就是其中之一。作為馬背騎乘發燒友,她幾乎每周末都會去馬術場或者北京近郊享受騎馬的快樂。被微信上的推文所吸引,10月1日,她第一次來到新疆,前往昭蘇縣體驗秋季深度騎行游。“我從小到大都沒有看過這么美的星空,行程的最后一天晚上連覺都舍不得睡,就想多看一會兒星星。”
“7月去昭蘇縣騎行經過雪山、湖泊、夏牧場,沿途的自然風光感覺不輸瑞士,而且更有特色。”來自呼和浩特的辛欣也是個馬背騎行愛好者,“這里騎行裝備的舒適度超過內地很多地方,所以冬天很想再去一次。”
“感受牧民從夏牧場轉場至冬牧場,也是冬季騎行體驗中的一大亮點。”羅園渠把雪地騎馬、住冬窩子木屋、看賽馬等有當地特色的活動融入到冬季騎行體驗中。從11月下旬至來年3月,每期體驗6天時間,目前排了6期。
“我們家的馬匹租給小羅,一天可以收入200元。我自己跟著他們做服務工作,每天也可以收入200元。”牧民加拉提·葉山波利說。
為了讓牧民增加收入,羅園渠并沒有選擇自己購買馬匹,而是采用了租借的方式。“有旅游團來時,租借牧民的馬匹,按天結算。同時,野外騎乘需要按照游客人數配置跟團工作人員進行服務,也需要很多有經驗的騎手,這又給馬主和周圍的牧民帶來一筆收入。”羅園渠說。
這幾天,他在昭蘇縣烏尊布拉克鄉加爾買里村的一間馬鞍加工房里,圍著馬鞍“轉”。牧民里有很多是會傳統馬鞍制作工藝的匠人,而精致的手工馬鞍在內地非常受歡迎。如果技藝高超的匠人能將馬鞍制作更加精致化、高檔化,屆時大量的訂單到來,對牧民而言又是一筆收入。
“昭蘇縣一年里有幾乎一半時間都是冬季,所以想借助夏、秋兩季的經驗做好冬季深度騎行體驗游。”羅園渠說。
上一篇:江西省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創業扶貧
下一篇:益達旅行首創邊旅游邊賺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