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文成公主進藏路過臨夏住炳靈寺時留下數株牡丹,經過千百年繁衍發展,如今甘肅臨夏牡丹已呈現“家家庭院栽牡丹,戶戶中堂繪天香”的盛景。每年5月,盛大的“河州牡丹文化月”帶火了鄉村游農家樂,大夏河沿岸百里牡丹長廊、黃河文化牡丹園、牡丹產業科技園……更讓臨夏牡丹驚艷八方。
牡丹是一種花,還是一種符號、文化的寄托。2015年11月,中國牡丹芍藥協會副會長李嘉玨首次闡述了“弘揚牡丹文化,迎接牡丹時代”的觀點,并提出“愛國奉獻,和諧包容,科學創新,共同富裕”的牡丹精神,與“愛國愛黨愛家鄉、團結奮進創一流”的臨夏精神相吻合。
隨著脫貧攻堅的決戰性勝利與鄉村振興的有序銜接,臨夏經濟社會發展也迎來牡丹時代。如今,臨夏人正搶抓國家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牡丹也進入產業發展的黃金季:在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布局中,在綠色創新發展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臨夏牡丹及牡丹產品將推向“一帶一路”,進入中歐班列。
在“十四五”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糧油供給安全的背景下,牡丹產品市場前景廣闊,臨夏將通過促進牡丹產業實現從單純賞花經濟向文化旅游、三產融合、鄉村振興全面發展。為此,臨夏將牡丹產業作為首位主推產業,以牡丹(芍藥)為龍頭,農文旅統籌推進,發展牡丹文化全域旅游,興辦各類會展經濟活動,倒逼基礎設施條件快速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和營商環境優化,使城市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迎接牡丹時代,臨夏將在8個方面實現觀念突破和轉變。
突破牡丹花期短的認知。牡丹在臨夏范圍內花期超過3個月,不像國內一些牡丹產區因沒有海拔高差而花期集中在20天內。臨夏地區牡丹花期依地理氣候海拔差異從4月中旬開花到7月中旬結束,有3個多月觀賞季,可實現牡丹月向牡丹季的嬗變。在海拔1600米的永靖縣鹽鍋峽鎮,牡丹4月中旬開花。海拔1900米的臨夏市,牡丹5月1日前后開花。海拔2200米的臨夏縣,牡丹5月20日開花。在海拔2800米的太子山、蓮花山腳下,牡丹在6月中旬開花,7月結束。
突破牡丹僅限于庭園觀賞、道路綠化觀賞、機關院落美化觀賞的功能局限,將牡丹從過去以道路景觀為主的線狀布局向區域性、全域性產業化方向發展。臨夏緊盯牡丹的花用、食用、藥用、美用功能,開發了高端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大眾的牡丹系列產品,從生產藥材丹皮赤芍到開發牡丹籽油、牡丹酒、牡丹花蕊茶、葉芽茶、牡丹護膚品等,實現了牡丹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應用,形成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
突破牡丹只有一季賞花時間的認知,真正實現花隨人意時時開的目標。要從過去的季節性觀賞向反季節四季觀賞延伸,通過智慧農業設施,以及增溫、降溫實現催花延花,爭取一年365天都能看到牡丹花。
突破牡丹種植成本高的誤區。牡丹是一次投資多年收益,四五十年可以不換茬,沒有投資成本高的風險。
突破對臨夏芍藥的價值新發現。近幾年,隨著各地牡丹文化節等活動的舉辦,牡丹芍藥鮮切花市場異常火爆,也為芍藥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市場契機。芍藥有周期短、見效快、收益高的特點,尤其是臨夏地區自然氣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生產的芍藥鮮切花花莖長、枝干硬,桿徑粗,深受國外市場歡迎,且錯開云南、河南、山東等芍藥鮮切花主產區的上市時間,競爭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巨大。芍藥花期比牡丹晚一個月,可延長旅游觀賞時間。此外,臨夏地區芍藥藥物有效成分含量超國家標準1.5倍,今后發展牡丹產業的同時,可同步發展芍藥種植,這對延長牡丹芍藥觀賞期、豐富牡丹文化內容、提高生產效益、增加群眾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轉變牡丹芍藥種植會擠占基本農田的觀念。牡丹芍藥不與糧爭地,結合荒山造林、生態修復、防風治沙等生態工程項目,牡丹芍藥可大面積上山進溝下灘,推廣皮胎果、杜仲、文冠果、元寶楓、楸樹等林下種植模式,實現集約化利用土地資源。
突破牡丹基礎科學研究投資大、科研難、成果少、轉化慢的認知。臨夏牡丹未來發展,不僅限于文化旅游產業,更要在醫藥生物科技方面做文章。通過加大對牡丹基礎科學的研究,臨夏與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校院合作,建立牡丹人才培養基地、紫斑牡丹(芍藥)種質資源庫、牡丹產品開發科研基地,加大對牡丹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突破油用牡丹僅限于鳳丹牡丹的認知。油用牡丹主要推廣品種有鳳丹牡丹和紫斑牡丹。鳳丹適合中原和部分南方地區生長,不適合北方寒旱地區推廣,紫斑適合海拔1200米以上至2800米的西北乃至中國北方地區,其可在零下37攝氏度低溫和年降雨量280毫米的地區正常生長。臨夏地區是中國最大的紫斑牡丹種質資源庫之一,可發展成為北方地區油用牡丹種苗供應基地和切花供應基地。隨著國家對木本油料作物的推廣和種質資源保護的政策的激勵,發展紫斑牡丹前景廣闊,將在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的建設中大有作為。
上一篇:隨州蘭花產業年交易額達10億元
下一篇:萱草園藝品種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