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黃平縣新州鎮東坡村花果山的蟠桃種植基地迎來豐收季。當地村民忙著采摘、分揀、打包,將帶著晨露的黃金蟠桃通過冷鏈運輸送往周邊市場,同時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自駕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我們這兒施的都是農家肥,桃子口感格外甜。”東坡村花果山精品水果種植基地負責人張三妹介紹。6年前,這位“新農人”瞄準特色農業市場,從外地引進蜂糖李、蟠桃等優質品種,在東坡村開始探索試種。如今,基地已培育四五個精品水果品種,中熟黃桃品種正值采摘期,預計可持續至8月底。“今年賣的黃桃和蟠桃供不應求,好多人從凱里、施秉等周邊縣市開車來摘。”張三妹介紹,得益于綠色種植技術,光是初掛果蟠桃畝產量就達400余公斤,年產值約12萬元。
產業興旺,鋪寬了家門口的“就業路”。村民廖大姐是基地的老工人,修剪、采摘、分揀樣樣熟練,“農忙時來干活,既能顧家又能掙錢。”近期,基地每天吸納10余名周邊群眾務工,季節性用工高峰時人數翻倍。
東坡村的精品水果產業,正是貴州省黃平縣通過黨建引領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黃平縣通過黨建引領,立足生態與交通優勢,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深挖資源潛力:學壩村的葡萄晶瑩剔透,白塘村的蜂糖李甜如蜜,五里墩村的玫瑰花綻放成“美麗經濟”……一個個特色產業名片越擦越亮,構建起“春賞花、夏采摘”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格局。
“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融合’,我們通過黨建引領用‘小水果’撬動大產業。”新州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鎮圍繞農林業“特”“優”戰略,持續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推動金秋梨、黃桃、紅不軟桃等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如今,特色種植不僅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更帶動包裝、物流、鄉村旅游等產業鏈延伸。
在黃平,“一村一品”正化作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特色產業矩陣不斷壯大,讓更多群眾在產業發展中收獲幸福感、獲得感。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