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濤陣陣,鳥叫蟬鳴。日前,四川省通江縣南教城國有林場茯苓種植基地,一車又一車的松木段被陸續拉往現場,壘廂、排棒、下種、覆土,徐玲等通江縣政協委員和工人們各司其職,忙得不亦樂乎,一幅生機勃勃的勞作圖景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四川省通江縣緊緊圍繞加快推進通江“天府森林糧庫”建設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政協委員積極推廣林下經濟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逐步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致富新路子。
“今年,我們已種植茯苓500余畝,平均日用工60人左右,從去年12月份開始備料,5月下旬已經全面完成種植任務。”縣政協委員、通江嘉祐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伏力德說,“茯苓是中國的傳統中藥材,一年生長作物,下種后三至五個月即可出產。預計畝產3000斤,今年500余畝年產值可達800余萬元。”
林場采用“油茶+茯苓”的套種模式,通過引進國有企業經營,結合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用活林下空地,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帶動當地百姓致富增收。
“林場發展茯苓種植產業,我們在這里務工掙工錢,一天就有100至200元的收入,同時也能學點技術,回頭我們還能在自家林子里也種點植茯苓,增加日常收入。”村民楊福生滿心歡喜地說。
“我們以園區和基地建設為抓手,通過種植茯苓充分盤活全縣森林資源,提高林下經濟效益,真正將森林資源優勢轉化成‘森林糧庫’”。縣政協委員、縣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周茂華表示。
林下經濟多元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近年來,通江縣在陳河鎮、空山鎮、松溪鄉等地發展“林油”“林藥”“林菌”“林產調料”等林業產業25000余畝,提升生態質效和林農增收,全力促進生態價值轉化。
“我們將持續以‘生態文明攜手行動’為抓手,助力省級示范國有林場創建,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圍繞林業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充分激發林業優勢,堅定‘森林康養+多元化發展方向’,切實在精細化管理、提升林產品深加工等上下功夫,助推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縣政協農業農村委主任王勇表示。
下一篇:龍江森工柴河林區以林養菌以菌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