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又到了適宜植樹的季節。植樹造林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更為我國新時代植樹造林工作提供了戰略指引。
當前,植樹造林存在物種單一、品種隨意、長勢差、存活率低等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對此,筆者認為,在要植樹的同時還要植好樹。
遵循自然規律植好樹。氣候條件、土壤狀況和地理位置是樹木能夠存活繁衍的先天條件。植樹造林作為重要生態工程,要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植樹時,要避免“求洋求大求快”。要因地制宜利用鄉土樹種開展種植,避免“南樹北種”。跨緯度、跨地區種植的“洋樹種”,成本高、養護貴、成活難,而鄉土樹種恰恰經過了時間的檢驗。
選擇優良樹種植好樹。抗逆性強、抗病性強的優良樹種,成活率高,維護成本低。選擇合適的、優良的樹種是大幅度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的關鍵途徑。要根據立地條件選擇種苗,在干旱少雨區選擇抗旱樹種,在濕潤多雨區選擇耐澇樹種,在鹽堿地選擇耐鹽堿樹種,在石灰巖山地選擇根系發達樹種。同時,也要注意避免樹苗和環境“匹配錯位”。我國部分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存在造林隨意性大、樹種選擇跟風性強、樹苗品質差等問題,主要原因是植樹成本的限制和對種苗的不重視。要避免采用自家扦插的病害苗、蟲害苗,多推廣低成本、易獲取的良種苗。
形成多樣組合植好樹。多樹種混合植樹可以顯著提高森林生態系統抵抗病蟲害的能力。破解人工林目前普遍存在的樹種單一、結構簡單、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需要推進多樹種混合植樹。植樹時也要樹立系統觀念,效法自然狀態下的森林生態系統,以喬木、灌木和草本的有機結合進行復層種植,避免為完成指標或追求美觀的純林植樹。多樣組合的“混合彩”遠勝十里不變的“單一綠”。要以科學有效的組合植好樹,立足當地條件尋找組合的“最優解”,避免“為了混合而混合”的形式主義植樹。
以負責態度植好樹。“三分種七分管”是植樹造林的重要法寶。林木生長后期的病蟲害防治、整枝修剪等管護工作是樹木生長的重要保障。要多措并舉加大植樹造林后期管護力度,不能一種了之,走個過場,更要避免為快速完成指標上演種了再拔的“植樹秀”。要長期穩定管護,為子孫留一片綠,為祖國撐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