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68国产精品亚洲,国产精品自产自拍,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午夜电影网

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綠色家居 > 整裝家居 >

固碳新技術支撐有機水稻額外碳匯“第一拍”

發布時間:2024-04-13 23:09:40  來源:南農新聞-NJAU NEWS

日前,江蘇省首張農業碳票在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成功交易。

現場,通過碳匯有償競價拍賣,標值130.67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農業碳匯,最終由紅寶麗集團以每噸75元的價格成功拍下,總價9800.25元。

這也是全國首次基于生物質炭在有機水稻上應用產生的額外碳匯進行的有償競價“第一拍”。

江蘇首張“碳票”誕生

此次交易的賣方來自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2022年,江蘇省首個有機水稻固碳減排項目在高淳啟動,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組建團隊,在該合作社的500畝水稻田內進行農業綠色低碳生產研究攻關。

農業碳票是以憑證形式,通過第三方機構監測評估,對權屬清晰的農田出具報告,用來統計一定范圍內農業碳匯量的證明。

該農業碳票所有人為東壩街道和睦澗村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此次交易的碳匯量是生物質炭應用于和睦澗村有機水稻種植所產生的額外碳匯。“此次碳匯的成功競拍,既為村集體增加了經濟收入,也增強了我們持續發展綠色農業的信心。”東壩街道和睦澗村黨總支書記魏統田說。

“炭基農業可以是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性領域。這個領域需要配合碳匯交易機制的構建和實施,通過專業化的綠色低碳農業技術服務、碳資產經營管理服務等高效的組織和經營模式,結合碳匯的規模化與土地和生產資料的集成利用和經營政策等管理新機制的創新、初級生產和二三產服務業的耦聯與利益共享分配的機制等來實現。”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潘根興介紹。

生物質炭作為生物質在限氧熱裂解條件下得到的固體產物,具有穩定性強的特點,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留幾百年,可以大幅增加土壤碳儲量。生物質炭施用到農田土壤中,可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保水性能,進而提升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產量和品質。

近年來,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通過生物質炭技術這一新質生產力有效提升了綠色生產。通過在黃淮海、長江中下游等地區的多個田間試驗,團隊發現生物質炭施用還可顯著降低農田氧化亞氮和稻田甲烷排放。

碳匯技術是關鍵

自2007年開始,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根據農田土壤需求,研發生物質炭土壤應用技術,實現土壤有機質水平大幅提升、農作物的增產和提質,以及溫室氣體的顯著減排。

同時,該團隊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多年積累的田間觀測數據進行集成分析,構建農田土壤固碳和溫室氣體排放模型,再結合國內外前沿評估方法,最終創建出一套生物質炭土壤應用固碳減排計量方法學。“正是這兩項技術,有效支撐了本次農業碳匯交易。”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程琨介紹。

據計算,與常規技術相比,施用生物質炭后,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500畝稻田病蟲害發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加6.1%,土壤固碳速率平均增加89%,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平均減少16%,凈排放量減少51%,共產生碳匯130.67噸二氧化碳當量。

根據國家出臺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因此,自愿減排交易是強制碳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

程琨表示,此次競拍從技術的開發,到方法學的發展和第三方的核查,以及最后碳匯交易的順利實施,為江蘇省未來農業碳匯如何加入到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他呼吁,應通過農業碳匯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以及項目方法學的開發,推進農業項目參與自愿減排交易,促進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碳匯成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全新要素

“農業新質態應包括食物生產、生物質能源生產、碳匯營造以及田園生態系統服務融合產業和鄉村振興的新業態。”潘根興說,要把農業初級層面的食物和纖維生產擴大或延伸到生物質生產,即糧食和秸稈的整體生產和產品供應、廢棄物的鄉村生物質能源生產和服務、休閑、體驗、科普和文化的傳播等生態系統服務的融合貫通。

在潘根興看來,農業的食物生產價值、碳匯資產和生態系統服務資產融合的農業價值鏈,通過全新業態模式提升農業的新質生產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稻米消費國,我國的稻田甲烷排放量大。2022年5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印發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其中稻田甲烷減排行動被置于十大行動之首。如何減少稻田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農業固碳減排的重要目標。

“碳匯營造、經營、管理,成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新要素。”潘根興表示,需要革新秸稈還田、有機肥的傳統做法,提升鄉村生物質能源生產和供應能力,提升農田有機培肥和碳匯營造規模和水平,通過結合考量、評估和優選土壤改良、化肥替代和廢棄物處理的新技術,打造有機質循環的新有機產業。

他希望,農業科研和鄉村振興服務的組織和運行模式進行適應性改變,通過“科技+文化+經營”的組織和運行機制,推動新質態的農業生產和鄉村產業,引入人才成長通道以及評價的新機制,有效地組織資源,服務于農業新質生產力快速和高效地提升。

IMG_7920.jpeg

作者:李晨 趙燁燁責任編輯:許婧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突泉县| 犍为县| 当涂县| 无棣县| 邵阳县| 蒙自县| 岑巩县| 焦作市| 阿拉善右旗| 右玉县| 普兰县| 嘉定区| 华宁县| 金华市| 眉山市| 商都县| 临澧县| 荥经县| 辉南县| 栖霞市| 恩施市| 柘城县| 葵青区| 疏附县| 大同市| 永清县| 勃利县| 桦南县| 柏乡县| 客服| 黔西| 旬邑县| 渑池县| 吉安县| 洛浦县| 攀枝花市| 滨州市| 夏河县| 织金县|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