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云南省林草局制定印發《云南省林草科技服務集體林改六大行動實施方案》,以充分發揮林草科技創新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支撐作用,促進林草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努力實現生態美、林業強、百姓富的有機統一提供科技支撐服務。
《實施方案》明確了六大行動。
一是科技創新支撐集體林改行動。通過構建林草科技創新體系,開展林草良種新品種創制、工業原料林經營、特色經濟林高效培育及加工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究,并選擇3—5個集體林改試點,建立集體林改試驗基地,長期開展科技試驗研究。
二是科技成果助推集體林改行動。強化成果組裝配套和集成推廣,鼓勵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共建技術研發平臺與成果轉化基地,鼓勵成果貢獻人直接向企業、林農轉讓科技成果、投資創辦科技型企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以“技術入股+現金入股”方式轉化科技成果,同時構建智慧平臺,提升林產品加工效率與精度。
三是鄉土專家助力集體林改行動。打造鄉土專家隊伍,發揮其“以一帶十”的幫扶作用,培養一大批愛林草、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技術能手和新型林農及經營主體,為集體林改提供人才支撐。
四是科技下鄉服務集體林改行動。加強林草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科技下鄉服務長效機制,引導科技服務下沉、科技人才下鄉,構建集體林改科技服務網絡建設。建立科技服務熱線與“互聯網+技術咨詢平臺”,為林農提供便捷的技術服務。
五是科技培訓服務集體林改行動。建立自上而下、分級分層的技術人才培訓體系,設立流動科技課堂、林家講堂等,發揮林草科技大講堂等在線教育平臺作用,擴大培訓惠及范圍。
六是林草標準高質量服務集體林改行動。加強相關重點領域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積極引導林農、合作社、企業等主動推廣應用林草標準,推進綠色富民產業標準化示范建設。把核桃、澳洲堅果等作為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重點,加快推進食用林產品監測品種、監測地域及監測安全指標全覆蓋。
下一篇:“三北”科技高地“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