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林草科普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績。北京林業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院組織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員,對全年林草科普活動進行了回顧和盤點,從中遴選出了十件大事。
一、2024年全國林草科技活動周啟動
全國林草科技活動周是全國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之一,已開展15年。2024年全國林草科技活動周于2024年5月26日在江蘇南京啟動,主題為“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林草創新活力”。內容包括啟動儀式、主會場活動、分會場活動和部分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示范活動等。
在主會場舉辦了林草重點領域科技成果實物展示、林草科普作品展示、林草科普互動體驗展示活動,以及樹木標本館、動物標本館、中國林業史陳列館等國家林草科普基地開放活動和南京林業大學博物館系列專題展覽。
活動邀請了林草系統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獲得者、國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專家、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等專家舉辦了3場專家科普報告會。
分會場設在中國林科院、國際竹藤中心、大興安嶺林業集團以及北京、山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青海等省(市),組織開展了7項林草科普特色活動,組織參加了“科技列車行”等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重大示范活動。
二、四項重要林草科普品牌活動舉辦
四項重要林草科普品牌活動包括全國林草科普講解大賽、全國林草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全國林草科普微視頻大賽和全國優秀林草科普作品推薦活動。
2024年全國林草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于2024年9月27日在北京舉行。經過激烈角逐,最終10位選手榮獲一等獎、16位選手榮獲二等獎、24位選手榮獲三等獎。一等獎獲得者還榮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金牌講解員”稱號。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山西省林草局、中國林科院等12家單位獲優秀組織獎。本次大賽由國家林草局科技司主辦、中國林科院承辦。總決賽中,選手們圍繞“生態文明 林草同行”主題,聚焦國家林草行業特色,圍繞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森林草原病蟲災害防控等林草科技知識,用科學的語言和豐富的形式,生動有趣地講述了一個個林草科普故事,形象展示了林草領域科學技術的創新成果,有針對性地解讀了社會關注的林草生態熱點話題。全國林草系統62支代表隊、20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
第二屆全國林草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決賽舉辦。有5支代表隊榮獲全國一等獎,10支代表隊獲全國二等獎,5個單位獲優秀組織獎。
2024年全國林草科普微視頻大賽結果揭曉。大賽收到全國各地推薦和自薦的微視頻作品163部,最終40部優秀作品入選“2024年全國優秀林草科普微視頻”。
在2024年全國優秀林草科普作品推薦活動中,共有31部作品入選。
三、第十二屆梁希科普獎評選揭曉
第十二屆梁希科普獎評選工作于2023年8月啟動,收到149件符合相關要求的申報材料,有26件作品獲科普作品類獎,18項活動獲科普活動類獎,2人獲科普人物類獎。
梁希科普獎是經科技部批準,由中國林學會申請設立的面向全國、代表我國林業和草原行業最高科技水平的“梁希科學技術獎”的4個重要組成獎項之一。
四、林業行業標準《國家林草科普基地評價規范》發布
2024年12月16日,林業行業標準《國家林草科普基地評價規范》(LY/T 3420-2024)經國家林草局批準正式發布,自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關于國家林草科普基地的第一個行業標準,規定了國家林草科普基地的分類、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程序、評價指標及評分標準,適用于由國家林草主管部門和國家科技主管部門聯合認定的國家林草科普基地評價。
該標準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資源信息研究所和北京林業大學等四家單位共同研究制定。
五、“科普援藏”活動啟動
2024年9月3日,由科技部主辦的2024年“科普援藏”活動(甘肅)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啟動。
作為重要支持單位,國家林草局科技司組織中國林科院等單位的專家組建林草科普團隊,并向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林草局捐贈電腦、森林草原防滅火專業工具、全國優秀林草科普微視頻作品等林草科普物資100套。根據甘南藏族自治州林草生態保護與修復發展現狀和科技支撐需求舉辦專題科普報告會。林草科普團隊前往合作市、瑪曲縣、迭部縣等地開展草原、濕地野外考察和科技志愿服務活動。
通過“科普援藏”,將高端科普資源與專業化服務引入藏區,將科普宣教與科技下鄉相結合,促進科學知識的廣泛傳播與深入理解,幫助地方解決實際問題。
六、林草系統獲9個“全國科普工作先進”稱號
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對2020年以來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國家林草局科技司推廣轉化處、中國林學會綜合部、國家植物園北園(北京市植物園管理處)榮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林草系統有6人榮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七、2024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舉辦
2024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在浙江省紹興市啟動,主題為“保護古樹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發布了古樹名木保護紀錄片《不如去看一棵樹》第一季、古樹名木保護主題曲《古樹芳華》。從2022年起,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每年組織開展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努力讓古樹名木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八、國家公園科普“3+4”系列活動開展
為廣泛傳播國家公園理念,讓更多青少年和社會公眾了解國家公園、走近國家公園,并參與到國家公園的保護建設中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發展中心聯合各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組織開展了國家公園科普“3+4”系列活動,通過走進校園、社區、國家公園3個目標地點,以一堂課、一篇美文(畫作)、一張問卷、一份宣傳品4種形式,將國家公園的豐富知識和深刻內涵傳遞給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旨在啟蒙他們從認識、了解再到走進國家公園,共同守護最美家園。
九、“走近荒漠”科普宣講活動舉辦
2024年6月15日,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紀念活動暨“走近荒漠”科普宣講活動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辦。活動充分展示我國荒漠化防治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活動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辦,中國林學會和北京林業大學承辦,中國科學技術館、科普中國、光明網支持協辦。主承辦單位代表與少年兒童代表共同澆灌“荒漠綠洲”,寓意攜手青少年共同為荒漠化防治貢獻力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活動現場播放了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主題宣傳片和“三北”工程建設、沙塵天氣科普宣傳片,舉辦了“走近荒漠”大講堂、“走近荒漠”科普講座,以及“荒漠的真、善、美”生態影像展、荒漠化知識互動答題、荒漠化自然教育青少年體驗等一系列宣教活動,以大力弘揚“三北精神”,全方位增進公眾對荒漠、荒漠化防治、沙塵天氣的科學認識。
十、“植物總動園”活動舉辦
2024年9月22日,由中國植物學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攜手全國25個省(區、市)、75家植物園共同打造的2024年“植物總動園”全國植物園科普活動在北京國家植物園南園開幕。活動以“人類與植物星球”為主題。
參與活動的植物園重點圍繞“餐桌上的植物”“綠色植物助力藍色糧倉”“植物與工業化發展”等十大專題,多視角多維度地講好植物與人類生活的故事,增強社會公眾對大食物觀的認知,強化優質科普產品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