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在廣東省英德市西牛鎮,竹林里的麻竹筍爭先恐后破土而出,麻竹筍迎來采收季節,每天都有村民在忙著采筍、運筍、加工。英德的竹產業開發是廣東竹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據了解,廣東竹產業集中分布在粵東粵西粵北山區,逐漸發展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到2035年,廣東省竹產業綜合產值預計將超過1200億元。
“剝皮黃金”麻竹筍挑起英德百億產業
英德是中國麻竹筍之鄉,在當地麻竹筍被譽為“剝皮黃金”,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當地現有麻竹筍種植面積約80萬畝,主要分布在西牛、連江口、石灰鋪、石牯塘、波羅等鄉鎮。目前,英德市有筍農加工和收購集中加工點429個、麻竹筍企業(合作社)131家,從業人員達8萬多人。西牛鎮是英德市麻竹筍主產區和生產加工基地,2022年,西牛麻竹筍產量約105萬噸,綜合總產值達40億元。
近年來,英德市通過出臺推進麻竹筍產業實施方案,創新金融扶持政策,制定地方標準,推行麻竹筍產品加工標準化,創建無公害麻竹筍生產示范基地等措施,引進培育多家企業助力產業發展。目前已建成投產筍產品加工廠十余間,在全國各地建立起近百個銷售網點,麻竹筍產業已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龍頭行業。
據介紹,英德市力爭在兩年內把麻竹筍打造成為百億支柱產業,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發展壯大麻竹筍產業。英德市麻竹筍產業園已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入庫重點推薦名單,英德將結合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立麻竹筍研發中心,組織企業制定麻竹筍行業質量標準,持續完善項目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助推企業從粗加工轉向精加工,拓展麻竹筍在休閑食品、配料食材等領域推廣應用,加快推進全市麻竹筍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提升優質竹產品經濟價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增收致富。
竹產業已成為粵東粵西粵北山區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
英德的竹產業開發是廣東竹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廣東多地紛紛依托竹林景觀資源和悠久的竹文化,大力發展竹林竹文化旅游業,推動竹林景點、特色農家樂、山間民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配套設施布局,實現竹文化教育、康養旅游、加工制造融合一體化發展。
目前,竹產業已成為粵東粵西粵北山區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例如,肇慶市廣寧縣橫山鎮白坎村積極探索發展苦筍種植項目新路子,每年還舉辦苦筍文化節,進一步形成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揭陽市揭西縣建設苦筍現代農業產業園,制定“一心兩區一帶”的規劃布局,探索出了一條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相融合的生態產業道路。
據統計,廣東省竹林面積798.89萬畝,占全國竹林面積的6.8%。竹產業集中分布在肇慶、韶關、清遠、河源、梅州等地級市,逐漸發展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目前,全省竹子、竹筍加工企業2243家,其中竹類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7家。
近年來,廣東省高度重視竹產業發展,把促進竹產業發展列入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2022年廣東省林業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廣東竹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竹林精準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養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努力提升竹產品附加值,積極發揮竹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
根據規劃,廣東力爭到2025年,全省竹林面積穩定在800萬畝以上,竹產業綜合產值達600億元,創建廣東竹業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個以上,建成6個竹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建設10個省級竹產業發展基地,基本形成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力爭到2035年,竹產業綜合產值超過1200億元。
下一步,廣東將大力發展竹子特色產業,擴大竹經濟林、竹材加工、竹林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林業產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生產、加工、物流、休閑、旅游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牽引一、二、三產齊頭并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產業品牌,不斷提高發展特色經濟林的綜合效益,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貢獻林業產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