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步入市場以來,蘭州百合就和豬肉價格作比較,今年一斤百合60元(人民幣,下同),可以買好幾斤豬肉了!”62歲的蘭州百合種植戶高作旺喜上眉梢。
三年育苗、三年生長、三年成熟的蘭州百合,是中國唯一食藥兩用甜百合,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是蘭州百合核心主產區,因其得天獨厚的土壤條件和長期積累的栽培技術,出產的百合色白、個大、味美、營養豐富,在海內外享有盛譽,這里不僅成為聞名遐邇的“百合之鄉”,而且贏得“中國百合之都”之稱。
11月,結束繁忙采挖季節的蘭州百合迎來了一年中的“銷售旺季”,訂單令人應接不暇。近日,中新社記者走進七里河區西果園鎮袁家灣村,探訪這份翻倍升級的甜蜜事業。
從蘭州主城區驅車近1小時,循著山路抵達海拔2000多米的袁家灣村,村口“天下百合第一村”的字樣十分醒目,柏油路兩旁是村民20世紀90年代建設的樓房,道路沿途不時可見“蘭州百合”的廣告牌。
三面環山的村子,氣溫比市區要低約5攝氏度。村子內的百合加工企業卻是一派繁忙,車間內,婦女們一只手拿著小刀,另一只手掰著百合瓣,嫻熟地進行初步分揀和清理;高作旺和工人們則在冷庫清點即將發運的訂單。
高作旺是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蘭州百合栽培技藝”傳承人,并在袁家灣村擔任了18年村黨支部書記,由此被村民們稱為“百合書記”。如今,他是蘭州甜甜百合有限公司負責人。
“我們村種植百合已有150多年歷史,這讓袁家灣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村,20世紀八九十年代被稱為‘小北京’,家家戶戶蓋二層樓房、開小汽車,村里的小伙子不愁找對象。”種了一輩子百合的高作旺將“接力棒”交給了女兒,旨在改變百合的推廣方式,從最初人背驢馱到電商闖世界。
目前,七里河區有百合加工企業191家,省市級龍頭企業6家,鏈主企業2家。2022年全區百合種植戶1.1萬戶5.9萬人,百合種植面積5.54萬畝,實現百合全產業鏈產值達9.42億元。
百合村年輕一代的傳承接力,讓這份甜蜜產業延伸至多領域。“90后”新農人米發君就是家鄉百合的守望者之一。
2014年,米發君觸網嘗鮮電商銷售,不斷完善供應鏈。“百合鮮食化和零食化是趨勢之一,更適合年輕人的喜好。”米發君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團隊研發生產了即食百合、百合凍干、百合醋等系列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米發君說,公司正在打造電商直播基地,設有60個標準直播間,啟動后將通過孵化網紅等措施實現網絡銷售新突破。
當地政府還搭建平臺,建立“科研+政府+企業”模式,加快研發產品成果轉化。百合餅干、百合生片、百合面膜、百合八寶茶等系列百合產品,已銷往中國多個城市并出口至日本、韓國、美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形成了種植、儲藏、加工、銷售、研發一條龍的百合產業發展格局。
在此基礎上,“中國百合之都”繼續探索打開“新視野”。
近幾年來,當地百合村依托百合產業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探索鄉村旅游,打造了村史館、百合谷、百合屋、百合長廊等,相繼推出“蘭州百合文化旅游季”、“百合之路”徒步活動、百合采挖暨農民豐收節,發展“周末經濟”,甜蜜升級。
談及未來,高作旺說,“我們還要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將百合種植、百合文化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在各個百合村建設養老托老基地,真正讓百合甜到每一個人心里”。
上一篇:“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設閩北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