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通過減壓熏蒸技術處理后貯存的西梅,來自伽師縣西梅產區,我們已經放了130天。”新疆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貯藏加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吳斌1月4日如是說道。
1月4日,“西梅減壓熏蒸保鮮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現場鑒定會在新疆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貯藏加工研究所召開。
在參觀環節,與會專家進入新疆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貯藏加工研究所中試車間冷庫,在零下1攝氏度環境下擺放著一箱箱西梅。打開果箱,一顆顆紫紅色的西梅呈現在大家眼前,果粒飽滿。仔細觀看,果皮上覆蓋著一層淡淡的果粉,果柄鮮綠。記者現場品嘗,西梅口感酸甜脆嫩,果肉并無軟化褐變。
在新疆西梅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延長采后產業銷售鏈,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西梅減壓熏蒸保鮮關鍵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題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案。
吳斌介紹,團隊經過8年研發投入,今年推出西梅減壓熏蒸保鮮技術,這是一種創新的果品保鮮技術,其核心理念在于通過降低氣壓環境,采用綠色熏蒸劑控制果實采后衰老進程,從而延長保鮮期。
當一顆顆成熟度在8成熟左右的西梅從喀什地區伽師縣地頭采摘后,經冷鏈車一天運送抵達烏魯木齊,團隊通過熏蒸技術處理,保鮮期可以從60天延長至130天左右,甚至更久。
六戶農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亮算了一筆賬,采收時每公斤15元左右,經過貯存保鮮再上市零售價在20多元至30元,除去采收運費等各項成本,收益增加至少在30%,如果運出新疆,售價更高,前景看好。
西梅營養豐富,是藥食兩用型水果,享有“奇跡水果”“功能水果”之美譽。由于西梅成熟期集中在8月份到9月份,在常溫下只能保存3天至7天左右,低溫貯藏最多2—3個月,造成西梅產業貨架銷售期短、效益不高的瓶頸問題,影響西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資料顯示,新疆西梅資源豐富,近年來在新疆種植面積增長速度較快,2022年種植面積達63.8萬畝,產量達18.77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西梅產區。
吳斌表示,下一步,團隊將進一步優化保鮮技術措施,在采收期,分別采收不同成熟度的西梅進行熏蒸保鮮處理,延長市場供應期,最長可以貯存到春節上市,提高農民和企業收益。
上一篇:上海海聯會走進崇明共話綠色發展
下一篇:濕地生態修復技術規程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