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寧夏是一個多林區域,古樹名木見證了寧夏歷史的變遷,為我們留下了崢嶸歲月的印記,保護古樹名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按照國家綠化委員會統一部署,開展全區古樹名木調查工作,實施了古樹名木搶救復壯,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提高社會各界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讓古樹名木這一“活化石”妙態千姿,流光溢彩。
古樹是歷史的見證,古樹是活著的文物。古樹是指存活時間在100年以上的樹木,是與文物、文字并存的第三部史書,客觀記錄并生動反映自然變遷和社會發展的痕跡,它們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心靈深處最溫馨美好的記憶、最割舍不下的鄉愁;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綠色文明,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當代人最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之一。
彭陽杜梨
了解古樹名木就是學習歷史,保護古樹名木就是搶救文物。2017-2022年,我區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通過調查全面掌握古樹名木資源現狀、動態變化及保護情況,我區現有散生古樹名木593株,古樹群5個約2萬余株。古樹名木共涉及29個樹種,其中樹齡500年以上一級古樹2株 ,樹齡300 年以上二級古樹50株,樹齡100年以上三級古樹539株,名木2株;古樹群主要分布在海原、靈武、沙坡頭、中寧和隆德等縣區。
沙坡頭國槐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讓古樹煥發新的生機活力。調查數據顯示,我區近一半的古樹處于自然生長狀態,保護率較低(全區共有593株古樹名木,其中無任何保護措施的古樹281株,占古樹名木總數量的47.4%)。2021年,我區被列為全國第四批古樹名木搶救復壯試點省(區)之一,實施寧夏古樹名木保護搶救復壯試點項目,針對不同類型的古樹名木,在全區選取10株樣樹,每一株都根據科學的“診斷報告”,定制一套“全身診療”方案,實施搶救復壯,加強古樹名木保護,讓古樹名木重新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共同攜手保護古樹名木,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保護古樹名木任重道遠,我區將進一步落實保護養護責任制,全面收集現存古樹名木資料,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加大投入、強化技術、制度和機制支撐,建立健全古樹名木“保健醫生”隊伍,積極培育專業保護組織,積極借鑒外地經驗舉措,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讓珍稀的“活化石”成為人類文明的見證者,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為生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上一篇:油茶,10年長成千億林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