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的藍天白云漸成常態、綠水青蔭隨處可見,老百姓環境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都顯著增強,這離不開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陽信分局生態環保鐵軍的奉獻。
2022年,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陽信分局牢固樹立“有第一就爭、有紅旗就扛”的意識和信心,大力發揚“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增強環保鐵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扎實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各項工作,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廣度,用更高的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陽信縣督促轄區內380輛非道路移動機械開展編碼登記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定位安裝,幫扶指導山東濱化濱陽燃化有限公司等5家申報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完成250余家重點涉氣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修訂工作,完成全縣69家加油站現場全覆蓋督導檢查。2022年1—11月,全縣PM2.5同比改善4.9%,超目標完成20.5%;空氣質量優良率70.8%,同比改善9.7%,超目標完成7.5%;PM10同比改善10.3%;綜合指數4.58,同比改善2.8%。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充分發揮10個縣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作用,定期發布陽信縣水環境質量簡報。省控、市控斷面21項污染物每月監測,密切關注在線數據,及時掌握水質狀況。整縣域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立農村污水改廁環衛督導工作專班,集中辦公,實行每周核查通報制度,督促各鄉鎮(街道)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1—11月,全縣3個市控以上河流斷面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水質指數6.7319,同比改善18.08%。積極儲備水污染治理項目,2022年爭取省市污染防治資金281萬元,陽信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等3個項目已納入中央資金項目儲備庫。完成454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治理黑臭水體16條。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對廢棄危化品管理和環保設施安全運行情況監管,督促8家企業完成了環保設施的安全風險評估,督促23家企業全部完成地下水自行監測。開展陽信縣清廢行動,對全縣廢棄院落、廠房進行固體廢物非法傾倒填埋等環境違法行為排查,查處2起非法傾倒固廢案件,督促各鄉鎮建立廢棄院落廠房排查清單,定期巡查,防止發生環境違法行為。全力保障“一住兩公”重點建設用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統籌協調,積極對接,多方聯動,推進生態文明試點建設
積極爭創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2年9月出臺了《陽信縣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2022-2030年)》,經自查已達到6大領域的10大類任務、34項創建指標要求,10月經市局推薦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參加第三批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遴選。
成功申報“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重點縣。陽信縣委、縣政府把“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工作”作為進一步提升全縣鄉村生態振興成效的重要抓手,整縣域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整治、秸稈綜合利用、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工作,樹立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工作標桿,確保打造“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綜合典型”示范縣。
強化監管,優化服務,提升效能,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升服務水平。開展國家級“環評報告表和簡化管理排污許可證”并聯審批改革試點工作,聚焦環評與排污許可銜接堵點難點,力爭通過試點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優化投資環境,實現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設單位一次提交申請材料,同時獲得環評批復與排污許可證兩項許可,將串聯審批辦理時限“20+20”個工作日,壓縮至20個工作日。
優化執法方式。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不斷提升“以小概率抽查,產生大范圍威懾”的監管效果,抽查企業89家次,將全縣29家企業列入《監督執法企業、項目正面清單》,通過少去或不去現場執法檢查,優化執法方式、科學配置執法資源,實現對守法企事業單位無事不擾、對違法企事業單位“利劍高懸”。2022年,共計做出行政處罰決定51個;實施查封扣押案件1件;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案件13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2件。
提高群眾環境滿意度。積極參與陽信縣基本公眾服務群眾滿意度調查,走訪調查280戶,聽取群眾對生態環境工作意見和建議。處理各級信訪件231件,及時與訴求人進行溝通,積極調查、協調處理好訴求問題,及時反饋處理情況,確保訴求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下一步,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陽信分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新部署新要求,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實,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一是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交出“新成績”。筑牢揚塵和臭氧污染治理防線,抓好工業企業精細化管控,緊盯臭氧污染不放松,持續深化VOCs治理,利用好激光雷達和走航監測等科技手段,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
二是水污染防治攻堅實現“新突破”。充分發揮10個縣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作用,定期發布水環境質量簡報,督促鄉鎮落實屬地責任;加密河道水樣人工監測、密切關注在線數據;加密河道水樣人工監測、密切關注在線數據,常態化開展巡河檢查;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設施運維監管,確保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三是土壤環境和危險廢物管理進入“新階段”。以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的地塊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和企業規范管理合格率穩定達標。
四是生態文明創建登上“新臺階”。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和簡化管理排污許可證并聯審批試點宣傳推廣,為濱州市推廣有關改革工作提供模板,打造“陽信經驗”。“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樹立鄉村生態振興工作標桿,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幸福陽信貢獻環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