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浙江省第二大林區,杭州森林面積165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35%,擁有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自然保護區、50個各類森林公園。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為挖掘與發揮森林的最佳價值,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杭州自2010年開始了森林康養的探索與實踐,以“林+”森林康養模式為基礎,強化品牌建設,著力打造國內知名的森林康養福地,推動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山區共富提供新途徑。
“林+研”賦能森林康養科技含量。杭州率先開展了城市森林生態保健功能的監測與評價研究,建立了城市森林生態保健功能定位監測網和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首次提出了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綜合指數,初步形成杭州城市森林生態保健功能定位監測網。參與建設國家級生態定位站點2個,建成省級清新空氣監測站1個,成為首批城市森林國家創新聯盟理事單位。
“林+醫”探索森林康養實踐論證。建立了浙江省老年醫學重點實驗室杭州森林康養研究中心,從林、醫結合的角度,對杭州森林康養因子進行深入挖掘,對森林發揮康養功效的機理進行探討,并嘗試建立杭州市森林療養基地認證標準與指標體系,為杭州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林+建”打造森林康養示范基地。合理利用區位優勢,結合自然資源和傳統產業特色,大力發展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為主體的森林旅游康養體系,建立森林康養基地,示范帶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目前杭州建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2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6個,省級森林康養名鎮12個,桐廬縣成功創建全省首個森林休閑養生城市,同時打造森林人家120個、森林氧吧103家。
“林+教”打開森林康養與自然教育新領域。在林區內利用部分空間搭建中小學生的戶外課堂,建立自然教育基地,面向青少年學生,以“生態、生存、生活、生命、生長”為理念,積極組織開展以生態科普、勞動實踐、自然教育、森林拓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青少年學生走進森林,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做好生態文明的傳播者。全市建成各類自然教育基地23個。
“林+文”延伸森林康養內涵。依托美麗杭州、“大花園”建設,大力弘揚森林生態文化,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目前全市建設生態文化基地66個,并積極組織開展“尋找最美”系列活動,相繼評選出一批最美古樹、最美森林古道、最美竹鄉,并向社會廣泛推介,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與熱情參與。同時,充分挖掘森林食品價值,將林業產業鏈延伸,發展食品、保健品精加工產業,為市場消費者提供綠色、環保、有機的農林產品。
近年來,杭州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實現了生態價值的功能轉化,拓寬了綠山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一是開辟了生態產業化新路徑。發展森林康養產業,通過對森林生態資源的產業化運營,為社會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生態產品,推動醫療、養生、旅游、教育、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2023年全市森林旅游實現產值297億元。二是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的綠富雙贏。發展森林康養產業,變“砍樹為看樹”,提高了生態保護意識,帶動森林質量提升。據統計,杭州市森林生態價值達1273.69億元。盤活了當地森林、土地、房產等資源,促進了山區種植業、養殖業和服務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進一步擴大了杭州知名度。
與此同時,杭州積極搭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交流合作平臺,全面展示了青山秀水的景觀之美、生態之美、游樂之美和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