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永善縣利用資源稟賦,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加大枇杷品種和技術改良,著力實施枇杷規范化建設,推動枇杷產業轉型升級,讓小小枇杷成為致富“黃金果”。
規劃引領,金沙江畔滿戴黃金甲
每年3月初,大興鎮到處彌漫著“早春第一果”枇杷成熟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陽光沐浴下,那一片片黃澄澄的枇杷林,從大井壩鋪展開來,一直向大風灣、回龍、驛馬山腰延伸,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頭地角,環繞村莊的矮山坡上盡是密密匝匝的枇杷樹林,金色的枇杷掛滿枝頭,大的有雞蛋般大小,果農沉浸在豐收的喜悅里。
吳光貴高興地告訴筆者,他種植的300株枇杷已進入豐果期。近幾年來,大興鎮加強對枇杷園的管理,一些果農一戶產量就有上萬公斤,全鎮產量達1000萬公斤。
一串串金燦燦的枇杷鑲嵌在墨綠色的枇杷林里,暗香繚繞。果農們在枇杷園里忙碌不停,前來采摘體驗的游客和商人接連不斷,枇杷果農收獲了春天的“第一桶黃金”。
“嘗嘗,很甜了。”這些天,永善縣大興鎮老街社區村民胡朝龍和妻子每天在果園里來回穿梭采摘枇杷。侄女不時將客戶介紹給胡朝龍,有路過果園的班車、私家車輛,游客一下車便跑到果園里采摘體驗,選購枇杷。
胡朝龍把自家的面包車停靠在公路邊打開后備箱,用泡沫箱作支撐,在上面擺出兩筐枇杷,搭起一個簡易的小攤,熱情地招待客人試吃。
“這幾天,有的顧客自己來采摘裝箱,有的直接付錢郵寄回去。”說話間,胡朝龍的電話響起,一位老顧客回購了15件枇杷。
看到侄女介紹的客戶走近,胡朝龍放下手中的活,一路小跑招呼客戶到果園品嘗。
“自己摘來吃,在園里吃管夠。”談到收入,種了5年枇杷的胡朝龍很滿足,他說,這幾年枇杷市場走俏。
大興鎮光照時間長,枇杷的糖度可以達到15%以上,分揀裝箱后大果每公斤20元、中果每公斤10元。隨著碼口、大興、玉筍枇杷文化旅游季活動的舉辦,鄉村旅游火了,游客來了,采摘枇杷的人多了起來,每年僅靠賣枇杷鮮果就能給胡朝龍一家帶來5萬多元的收入。
大興鎮驛馬溝是曾澤生將軍的故居,棋盤山腳下,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擁有大量的富硒土壤,十分適宜種植枇杷。
2023年4月,回龍自然村的吳安才吸納41戶農戶,牽頭把8個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成立永善縣甜美佳枇杷種植專業聯合社,大家一起“抱團”發展,合作社的2600畝枇杷,每畝收入達15000元。截至目前,大興鎮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6個,枇杷百畝集中連片32個,枇杷種植面積突破2萬畝。
近年來,永善縣堅持規劃引領,按照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發展思路,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強化技術服務,扶持培育龍頭企業,發動群眾規范化種植,集中連片高標準建設萬畝枇杷園2個、千畝枇杷園5個,被云南省列為特色精品水果示范縣。
提質增效,一棵枇杷樹成為富民產業
枇杷種植在永善縣歷史悠久,永興街道水田村的“枇杷王”古樹,樹齡已超過400年。早在20世紀90年代,玉筍村就有果農開始試種“大五星”枇杷。
家住玉筍村的楊興祥介紹,1999年他響應縣委農辦種植“大五星”枇杷號召,由于管理得當,首試成功,果大甘甜,上市后深受消費者喜愛,周邊群眾看到枇杷收入遠遠超過稻谷收入,也跟著改種枇杷。
后來,枇杷種植逐步擴展到八角村、老街社區、碼口社區。在今天看來,枇杷產業的成功,是數年來永善縣充分挖掘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土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是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生動實踐。
碼口鎮的枇杷個大飽滿、肉嫩多汁,一上市就成為“香餑餑”,這得益于“雙網雙套”、標準化管理。除了優越的環境,果農們靠著科學技術讓枇杷賣出了好價錢。
“花開密了就需要疏掉,每個枝條只留3—5個果子,保證營養充足,中期要給每個枇杷套上果袋,保持水分不流失。”碼口枇杷文化旅游節在中壩開園時,當地土專家、技術能手永善縣黃坪寨枇杷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艾興平領著筆者走進果園,分享他的“枇杷經”。
“這兩年,矮化枇杷和推廣‘雙網雙套’技術后,產量穩定,大小均勻,恒溫下果子不怕太陽高溫灼傷和鳥食蟲害,果形漂亮、果肉細嫩,精品果占了多數。”艾興平說,今年的枇杷被外地水果商以每公斤17元的價格包園收購。
“場場講,逢會就講,疏花疏果帶來直接收益,品相美、質量好,枇杷的價格自然就上來了。”碼口社區黨總支書記劉興云說,科技運用讓碼口鎮的枇杷果農最先嘗到甜頭。
2023年7月,永善縣建設枇杷專家工作站,成立枇杷產業協會,縣委、縣政府出臺枇杷產業扶持政策,永善縣烏蒙金沙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積極融資,建設苗圃基地,引進“白玉”“貴妃”“春花”“豐玉”等枇杷優新品種,供應枇杷種苗65萬株;與華中農業大學、云南省農科院、昭通市農業科學院聯合,組織“科技特派員”定期深入果園,蹲點指導果農科學管理。
2024年,全縣枇杷修枝整形5.5萬畝,疏花疏果八成以上,落實“雙網雙套”超過7500畝,優果率達50%,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每畝約增加收入2000元。
“永善枇杷皮薄肉厚、細嫩化渣、汁多爆口,經國家權威部門檢測,其可溶性固形物鈣、磷、鉀等9項指標均優于全國參照值。”國家產業體系枇杷行業科學家曾云流這樣評價永善枇杷。
2021年,永善枇杷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2022年,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
“通過提質增效,助力枇杷產業發展,拓寬銷售渠道,提升枇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打響永善枇杷品牌,為永善縣農業注入了強勁動力。”永善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連華說。
農旅融合,讓老百姓生活甜蜜幸福
開園采摘、“枇杷王”評選、枇杷品鑒……“永善枇杷季·善果滿金江·迎在碼口”第一場競賽結束,大興鎮接過接力棒,開始第二場競賽。
2024年,永善縣以枇杷產業為核心,按成熟時間先后,把枇杷文化旅游季活動分為三節,由碼口鎮、大興鎮、永興街道輪流坐莊,舉辦“迎在碼口、游在大興、樂在玉筍”枇杷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動。
3月,碼口鎮舉辦的農民豐收節趣味運動會,主打云崖村寨、碼口奇山異水自然風光旅游,組織枇杷短視頻評選、篝火晚會、“村BA”籃球賽和田園馬拉松,突出龍馬精神迎接枇杷豐收;4月,大興鎮舉辦非遺文化表演、“枇”酒音樂晚會,組織枇杷林穿越,沉浸式體驗枇杷采摘,開展“善果工匠”技能比賽、“枇杷王”和家庭農場評選,點燃市民熱情;5月,在永興街道玉筍村吃長街宴,看枇杷巡展,組織抖音網紅直播帶貨比拼,舉辦招商洽談會、家鄉果企賢達交流會,總結枇杷種植管理、延鏈強鏈新辦法,讓各地游客品嘗永善特色水果。
“去年,玉筍長街宴接待游客5000人次,收入150萬元,今年,許多群眾已提前預訂了體驗長街宴的票。”玉筍村“兩委”相關人員說。
吃長街宴、逛膳食夜市,跑田園馬拉松,旅游將軍故里,“登頂玉筍”……
在做大產業的同時,永善縣委、縣政府主導,在大興鎮成立全國首家枇杷商會,對接中材集團電商幫扶平臺“禾苞蛋”,邀請中央、省市主流媒體記者和網絡大咖,推介宣傳永善枇杷品牌,打造中國枇杷產業“塔尖”。
此外,永善縣還引進象山紅美人、利象農業等企業,建設特色水果智能分揀、凍干生產線,研發水果凍干、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蜂蜜面膜等系列產品,探索枇杷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途徑,拓展產業鏈條,推動枇杷葉、花、果多元化開發,提升枇杷附加值。
金黃枇杷躍上枝頭,日子越過越紅火。截至目前,全縣枇杷種植面積達8萬畝,其中掛果投產4.5萬畝,受益群眾6.2萬人,果農戶均增收2萬元,一個富民產業正在永善大地崛起。
下一篇:云南昌寧澳洲堅果帶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