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吉林人,還真不知道本地產藍莓!”“黑龍江產蔓越莓?它不是進口的嗎?”“四川產魚子醬?還出口到國外?”正在中國東北涌動的冰雪旅游熱潮,意外挖掘出這個國家南北多地的“隱藏特產”。
起初,11位廣西小朋友赴東北研學得到當地人暖心守護,廣西送出砂糖橘等水果免費供黑龍江民眾品嘗以示感謝,黑龍江回禮10萬盒蔓越莓,由此帶動中國南北方省份互贈特產。
一些特產因超出網友對家鄉特產的認知而引發廣泛討論,并逐步演化成新的網絡熱點,更多網友開始對家鄉農業“大摸底”。貴州網友驚嘆于自家的銅仁盛產抹茶;上海網友做夢也沒想到,崇明竟然出產藏紅花;安徽網友也奇怪,六安還盛產世界三大珍肴之一的鵝肝……
對此,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副院長韓俊友認為,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一些特產不為更多人所知實屬正常。
其實,每一種“隱藏特產”的背后,都跟隨著一連串經濟數字。吉林靖宇的藍莓種植面積超3萬畝,2022年,當地藍莓鮮果產量達1.4萬噸,實現農業產值2.6億元人民幣。當地不僅建起了藍莓種苗研發基地,還成立了科技聯盟和研發中心,實現優質種苗自主研發、自主供種。
不少內陸地區的“隱藏特產”是水產品,主打地域性反差。在遠離海洋的新疆,技術人員摸索出一整套在沙漠邊緣的“海水養殖”技術,成功養殖出石斑魚、龍蝦等海產品。在吉林鎮賚的鹽堿地上,弱堿水養殖的大閘蟹供不應求,是北蟹中的新貴。四川雅安魚子醬行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占全球魚子醬市場份額十分之一。
韓俊友也指出,“隱藏特產”不為人熟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缺少知名品牌。雖然一些特產早已實現了產業化,而且效益也不錯,但多以原料的形式進行銷售,沒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或還沒有打響品牌。因此,仍要進一步加強農業品牌化建設。
近些年,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打通了上行之路。此次由各地網友掀起的農業“大摸底”帶動了“隱藏特產”的銷量,黑龍江蔓越莓順勢走紅,一位電商準備了一年的存貨被網友一掃而空。
吉林藍莓也搭上了“順風車”。吉林一商家王宇表示,近期藍莓產品銷量出現大幅增長,訂單主要來自特產商店、機場和超市,現在他正忙著購入原料加快生產。“隨著春節越來越近,熱銷勢頭有望持續。”
韓俊友表示,中國各地“隱藏特產”應把握住這次“出圈”的機會,積極主動擁抱互聯網。同時,也要堅守初心,保證品質,讓“隱藏特產”不再隱藏,長久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