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沙湖景區湖東濕地游玩 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幾百畝競相怒放的荷花,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蕩,成群結隊嬉戲于水面的各色水鳥……炎炎夏日,來到首批國家5A級景區沙湖的湖東濕地,仿佛置身江南水鄉。
沙湖位于寧夏銀川市以北42公里處的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總面積80.1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45平方公里,沙漠面積22.5平方公里,沙水相依。
“好幾年沒來,這次感覺完全不一樣。環境更好了,特別是新開發的這片湖面,像水上公園。”平羅縣市民翟惠說。
正如老百姓所感受到的,沙湖已今非昔比。這源于一場湖水的“刮骨療毒”治理行動。
本世紀初以來,沙湖景區迅速發展,游客人次也隨之增長。但與此同時,沙湖的水體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沙湖是封閉水體,蒸發量大、補給量小,且受周邊面源污染物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影響,水生態系統脆弱、水質下降,一度達到劣Ⅴ類。”寧夏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梁楠說。
沙湖鳥島觀光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梁楠說,那段時間,集團在水域安裝了變壓器10臺,使用大流量水泵39臺,日均投入360人次、機械近150臺套,對環沙運河、鳥島周邊、假日酒店、老漁場周邊等重點區域分隔分段筑壩排水,實施湖底底泥清淤,將湖底多年沉積的鳥類糞便、蘆葦和腐爛雜草等各種沉積物做到應清盡清,總清淤量150萬方左右。
截至目前,沙湖水質治理已投入資金超過3.2億元,水質得到逐年改善,由2016年的劣V類提升至2021年的Ⅲ類。同時,監測數據顯示,湖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沉水植物面積比三年前增加30%,湖中水生植物恢復多達15種;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強,鳥類品種由2011年的178種增加到目前的210多種。
在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基礎上,寧夏農墾集團也全面升級景區旅游產品,包括豐富湖東生態觀光游、完善湖中深度體驗游、布局湖西休閑度假游等方面。2021年,沙湖景區全年接待游客10.7萬人,實現經濟收入1600萬元。
為建立沙湖水質治理長效化常態化機制,自今年起,寧夏農墾集團開始實施“大沙湖區域生態導向開發項目”,按照“五水統籌、系統治理、治保用育、融合發展”的思路,建設國家級濕地保育及健康養殖區、低碳高效產業發展區和一種兩養農旅結合產業發展區,打造大沙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態元素體驗目的地和休閑、運動、康養旅游目的地。目前,該項目已列入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