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胡柚迎來萌芽時節。在浙江艾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忙著組織工人們將廢棄的胡柚果渣裝載卸貨,一邊在心里盤算:這一年,公司產生約10000噸胡柚果渣,經發酵后的果渣重量減少28.9%,體積減小41.9%,而這個采收季,改用果渣有機肥的胡柚增產增收卻達20%以上。
常山縣是“中國胡柚之鄉”,種植面積10.5萬多畝,年產量達13萬噸,占全縣農業總產值四分之一。近年來,常山縣依托胡柚種植、銷售、深加工全產業鏈條,通過全生命周期管控胡柚種植加工,推動“無廢”胡柚果園建設,為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提供生態農業新樣板。
“作為山區縣,常山堅持‘吃干榨凈一只胡柚果’。因為產量大、程序多,胡柚種植又分散,這‘吃干榨盡’的背后,可是大有文章。”衢州市生態環境局常山分局土壤與固體廢物化學品科蔣國平介紹。
應運而生的新模式、新技術打開了思路。浙江艾佳食品有限公司創新推出有益菌發酵處理胡柚果渣新思路,對胡柚果渣進行無害化生物發酵處理,將經生物有益菌發酵消化后的果渣有機肥反哺到新苗種植上,實現胡柚廢渣全量資源化利用。
位于白石鎮草坪村的香柚試驗基地,約1畝的占地面積,種植、培育了34株香柚。常山縣農事服務中心鄭耀良正逐一查看樹苗序號,并通過手機APP進行農事記錄,仔細地記錄著培育措施和結果數量。
“每個環節、每個過程都有據可查!”鄭耀良將數字化管理的特別之處娓娓道來:農資購買—農資使用—農產品追溯—農廢回收,打開手機界面,上面都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已累計推廣配方肥6700余噸,試點主體農藥化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15%以上,種植廢棄物可減少約500斤。
“不僅如此,沼液也是胡柚‘營養液’。”鄭耀良指著一條從屏幕上跳出來農事信息說,實踐表明,通過深化沼液還田利用技術,每畝地分別實現化肥、農藥減量70%、60%,農產品增產20%以上。
此外,常山縣還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創建胡柚碳賬戶,建立集碳排放自動核算、預警、環境監測等功能于一體的碳排放核算系統,以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胡柚生產主體為碳賬戶建設對象,全方位量化果園碳排放量。同時,制定低碳券等補助政策,通過引導碳賬戶主體使用生草栽培、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粉碎還田等減碳措施,從源頭控制化肥農藥投入量。經初步核算,胡柚種植的碳排總量約為2075.21 tce(噸標準煤當量),固碳總量約2268.18tce,碳凈吸收量約192.97t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