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大事,防火第一。
小興安嶺縱貫全境的黑龍江省伊春林區,是生態保護重地、國家重點火險區。長期以來,伊春市政府與林管局政企合一,實行森林防火一套體制,預防、撲救、保障一體化運行。2018年,重點國有林區改革、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和地方黨政機構改革“三大改革”拉開序幕,伊春林區運行了40多年的森林防火體制機制被打破,森林防火工作面臨應急、林草、公安等部門及國有林業企業分工負責的新局面。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春考察時提出的“林區三問”,深深地刻在伊春干部群眾的心中。在新時代森林資源保護的趕考路上,伊春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指揮、企業主防主戰的黨政企一體化的防火工作新體系,全面提升森林防滅火能力,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伊春林區高質量轉型發展筑牢根基。
破界融合,構建協同的指揮體系
構建指揮新體系,是伊春森林防滅火一體化改革的先手棋。伊春在破與立中求突破,打破職能邊界,充分發揮各部門優勢,形成政企融合、協同、聯動的指揮體系,全面提升森林火災撲救和應急指揮水平。
推動指揮體系密切協同。伊春圍繞建設“大應急”體系,制定出臺了《伊春市森林防滅火體系改革方案》,厘清森林防滅火預防、指揮、撲救職能邊界,撤銷伊春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成立伊春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建立以市委書記為政委、市長為總指揮,常務副市長為常務副總指揮,伊春森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及應急、林草、公安等相關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總指揮的森林防滅火指揮機構。各縣(區、市)上下對應同步建立森林防滅火指揮體系,實現森林防滅火體系同應急管理體系深度融合。同時,伊春構建起市應急指揮與各縣(區、市)“1+10”應急指揮體系,市應急指揮與各縣(區、市)、伊春森工集團“1+10+17”森林防滅火指揮體系。至此,伊春森林防滅火一體化的四梁八柱全面建立。
暢通指揮信息系統。伊春新建、改建市縣兩級應急指揮中心,建成伊春森工集團森林防火指揮調度中心。市縣兩級綜合調度指揮系統和森工企業預防作戰系統已全面投入使用,實現與國家、省、市、縣(區)應急指揮中心,以及國有林區各森工單位、地方林業各部門、北部重點火險區視頻監控中心的互聯互通,全面提高重大事故和突發事件的應對和處置能力。
強化指揮處置高效運轉。根據區域布局,伊春將全市劃分為南中北三大戰區、10個防區,形成了戰區、防區、地區三級作戰指揮體系,根據火情發展態勢,分層級指揮作戰。每個戰區由一名副市級領導為總指揮,以戰區為單位,既可獨立作戰,又可相互增援,增強區域聯防撲火作戰能力。基于互聯互通的指揮信息系統,遇有突發火情,能直接調度到鄉鎮、林場分公司,減少了縣(局)一級的信息傳遞環節,形成了縱短橫長的全方位、無死角扁平化指揮體系,確保森林防滅火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四網”同筑,構建全域防范體系
森林火災重在一個“防”字。把預防放在首位是減少和避免森林火災發生的關鍵所在。多年來,伊春大力提升森林火災防范能力,圍繞觀察監測網、通信聯絡網、道路交通網、林火阻隔網“四網”建設,著力構建預防為主、疏堵結合、科學創新的全域防范體系。
完善觀察監測網。抓住“早發現”這一森林防滅火的主動權,不斷提升火情監測能力。目前,伊春林區建有防火瞭望塔164座,配備地面巡護人員2035人,建設遠程視頻監控設備20套,配發森林防火智能語音卡口208套,形成了天上有衛星,空中有飛機、無人機,高山有瞭望塔、遠程視頻監控,地面有人員巡護的“天、空、地”立體式瞭望監測體系,搭建起全方位、全覆蓋的立體式火源監測網絡。
升級通信聯絡網。用好科技賦能森林防火信息傳遞這一重要手段,創新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應用。伊春分別與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科技創新應用平臺,引入先進通信設備,以科技賦能火場通信聯絡應用。伊春森工集團、各縣區、各森林經營單位全部配備便攜式地面衛星4G接收站,防火瞭望塔配備“星通貓”,撲火隊伍配備衛星電話,有效解決了撲火前指到撲火隊長“最后一公里”的通信聯絡問題,實現了基指、前指、一線撲火隊伍“三級通信”時時互聯互通。
擴大道路交通網。立足道路交通網這一實現火場快速進兵、提高撲火效率的根本,伊春持續加強森林防火道路建設,著力擴大防滅火交通網。據統計,林區平均路網密度從2018年每公頃1.3米提升至目前的每公頃2.5米,通過逐步優化道路交通網,進一步提高了快速運兵能力。
織密林火阻隔網。聚焦新形勢下森林防滅火任務需求,伊春大力開展林火阻隔帶(網)建設。按照森林資源、林地類型、水系道路、火險要素等分布情況,根據林火發生發展規律,規劃設計北部“三縱九橫”、中南部“一環三縱十一橫”的林火阻隔網絡布局,通過加強工程隔離帶和生物阻隔帶建設,形成自然、工程、生物相結合、阻隔功能較強的網格化阻隔體系。
“四化”同建,構建一體化作戰體系
依照黨委領導、政府指揮、企業主防主戰的森林防火格局,伊春重新修訂完善市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規范森林火災響應程序,明確撲火指揮層級。進一步深化撲火隊伍專業化、撲火裝備機械化、撲火作戰科學化、隊伍管理軍事化“四化”建設,打造能力素質過硬的現代化撲滅火隊伍,切實形成責任清晰、運轉高效、上下聯動的一體化作戰體系。
打造撲火隊伍專業化。探索總結撲火隊伍專業化訓練方式方法,科學制定《伊春林區森林防滅火隊伍訓練大綱》,并在內容設置上堅持重點突出、簡明實用的基本原則,在章節設置上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施訓方法,科學指導森林消防專業隊伍開展體能和專業技能訓練,確保14624名專業隊員森林防滅火技術能力逐步提升。
加快撲火裝備機械化。堅持向先進滅火裝備要戰斗力,不斷加強撲火裝備能力建設。持續提升森林消防專業隊伍裝備現代化水平,配備1.5萬多臺(套)撲火裝備,新購置5架具備火場24小時偵察巡邏、火點快速定位和掛彈精準滅火等功能的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實現人力撲火向機械撲火的轉變。
實現撲火作戰科學化。結合伊春林區不同火險區域,針對不同類型森林火災,精準分類、精細制定森林火災應急處置方案,確保森林火災撲救科學有序。逐級建立森林防火“安全官”制度,在23支專業撲火隊伍、225支快撲隊伍中設置安全官692人,賦予安全官部分處置權,確保撲火指揮科學、安全、高效。
推行隊伍管理軍事化。伊春持續修訂完善森林消防隊伍管理辦法,統一應急指揮體系標識、人員著裝等標準,比照軍隊的訓練強度組織開展日常訓練,通過嚴格的管理和訓練,確保每名隊員政治合格、紀律嚴明、作風過硬、訓練有素,成功打造了一支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的森防“鐵軍”。
9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漠河考察時指出,要堅持造林與護林并重,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決不能讓幾十年、幾百年、上千年之功毀于一旦。
“伊春干部群眾對總書記的叮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伊春市有關負責人表示,伊春已吹響2023年秋防戰役“集結號”,伊春干部群眾將時刻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堅決完成守住森林防火“三個不發生”底線的目標,筑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