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具有巨大的康養潛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提高亞健康人群生活質量、讓人們獲得更多幸福感的不二之選。”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林業廳廳長鄧三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這已不是鄧三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關注森林康養產業。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鄧三龍就提交了《關于大力推進綠色供給的建議》,將森林康養定義為“將優質的森林資源與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有機結合,開展森林康復、療養、休閑等一系列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具體實踐。”鄧三龍說。在他看來,森林康養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以人為本、以林為基、以養為要、以康為宿。
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人類健康狀況調查顯示,經醫院診斷患各種疾病的占20%,處于亞健康的占75%,真正符合健康標準的僅占5%。“小康之后,人們追求的將是健康。讓人們擁有健康,就是最大的以人為本。”鄧三龍說。
森林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可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出1.62噸氧氣。植物精氣具有殺菌、保健作用,如紅豆杉釋放的紫杉醇可吞噬癌細胞,銀杏樹釋放的黃酮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醫學研究證明,生活在每立方厘米空氣含500個以上負氧離子的環境下,可確保人類健康;生活在每立方厘米200個左右負氧離子的環境下,人就會處于亞健康;生活在每立方厘米50個以下負氧離子的環境中,將會誘發心理性障礙甚至癌癥。而負氧離子產生的主要載體是森林、河流、瀑布和草地。
此外,森林在治理霧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按畝均7立方米的蓄積量計算,每畝森林每年能放氧11.34噸、吸碳12.81噸、吸附粉塵4.2噸,植物葉片還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害氣體。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好空氣,森林造;壞空氣,森林克。”鄧三龍說。
“需要注意的是,森林康養的要點在于‘養’,必須融合現代醫學、傳統養生學、傳統中醫藥養生理論和方法,才能真正讓人們從亞健康、疾病狀態走向健康狀態。”鄧三龍補充說。
令人欣喜的是,森林康養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6年初,國家林業局下發《關于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發展的通知》,支持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對于這個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新興業態,鄧三龍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湖南省林業廳2013年就建成了全國首家森林康養中心。我認為,森林康養產業要做到‘五有’。”鄧三龍建議,一要有系統化的政策支持,將森林康養納入國家和各地發展規劃。二要有精細化的建設標準,嚴格制定森林康養林、森林康養基地、森林康養步道、森林康復中心、森林醫院、森林康養產品、康養林環境保護以及森林康養師、森林體驗師等的標準和相關規劃與建設通則。三要有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明確森林康養的投資主體是社會,發展發育依托市場,并積極探索PPP、BOT等多種發展模式。四要有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在大專院校設立專門的學科,納入各地技能培訓內容。五要有接地氣的康養品牌,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森林浴、森林休閑、森林療養、森林食療、森林茶療、森林溫泉療養等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