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產業作為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三大林產業之一,是文山州歷史久遠的傳統產業,更是部分地區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受市場不穩定、群眾管理粗放、相關投入滯后、炭疽病入侵等多種因素影響,八角產業發展面臨新的瓶頸問題。為進一步強化管理、加大扶持、提高產值,文山州林業和草原局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建林產業發展黨員專家服務團,設立黨員專家工作站,實施富民增收“微心愿”行動,從“小切口”入手,積極探索八角炭疽病防治有效途徑,增強農村群眾發展八角產業的信心,促進八角產業提質增效,增加群眾收入,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立足長遠,高位謀劃。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中,文山州林草局緊密結合文山州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省委、省政府現場辦公會精神,在“三個定位”中育先機、開新局、助發展,在打贏“六大戰役”和推動十項重點工作中主動謀劃、積極介入,研究確定了全州林草產業以三大林產業為主的一縣一業“3+8”發展思路,將八角產業的扶持發展納入州林草發展“十四五”規劃,同時積極探索八角“十四五”全產業鏈發展規劃的社會資本運作模式,為全州八角產業發展定思路、明措施。
先行先試,逐步推開。在州林草局確定的19項為民辦實事事項中,以八角炭疽病防治為小切口,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在文山市小街鎮腰店村、富寧縣洞波鄉里那村、廣南縣八寶鎮砂斗村分別建立共計10780畝(其中1萬畝統防統治)試驗示范基地,采取群防群治分組試驗和統防統治試驗的方式,積極探索八角炭疽病防治的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優勢,篩選最優防治方法,力爭在三年內實現試驗基地八角年產量逐步增加10%、15%、20%的目標,為全州八角炭疽病防治積累工作經驗、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已完成文山市小街鎮2次統防統治任務,八角炭疽病得到有效控制,八角葉片炭疽病感染率降低到5%以下。下一步,將積極總結防治經驗,逐步輻射全州八角炭疽病危害區域,實現八角炭疽病防治無死角、無盲區、見實效。
以點帶面,覆蓋全域。始終堅持群眾所盼、基層所需、本級所能原則,深入總結破解八角產業發展制約瓶頸的經驗,把其作為提升林產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手段,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積極探索解決全州林產業發展制約瓶頸的有效措施,著力在油茶、蒜頭果、草果等林產業發展中發揮黨員專家服務團作用,以小切口邁出大步子,覆蓋林草產業全域,走出林草步伐、夯實生態基礎,增加林草產業發展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比重,為全州經濟發展提供林草支撐、作出林草貢獻。
在八角炭疽病防治實施中,州林草局將篩選出最優的防治方法,解決試驗基地共計174戶724人的持續增收問題,將帶動周邊10個村3萬畝八角炭疽病科學防控,推動八角產業及油茶、蒜頭果等林產業的健康發展。
上一篇:貴州核桃產業創新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