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各地風光美景如畫,蒼茫河西,飲馬祁連,山丹馬場的生態畫卷緩緩展開。
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國農業發展集團舉辦的“走進新國企,共建生態文明”活動,走進了張掖市山丹縣的山丹馬場。
山丹馬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總面積329.36萬畝。在這里,中新網記者看到一望無際的雜草和無邊的燕麥草,花海般的油菜花,但卻看不到滿山坡的牛羊馬。
山丹馬場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錢述華對中新網記者解釋,“馬場的載畜量有嚴格要求,一只羊需要18.53畝草地喂養,也就是1個羊單位,一頭牛需要4個羊單位的草地面積,而一匹馬則需要5個羊單位的草地面積。”
據介紹,目前在草原總面積188.19萬畝的山丹,共養了700多匹馬、9000多頭牛、12400多頭羊和600多頭驢。通過落實減畜畜牧措施,實施生態建設項目,草原生態得到有效修復治理,這也讓巖羊、馬鹿、狍鹿、藏狐、狼、金雕等許多不常見的野生動物種群頻頻現身山丹馬場草原。
山丹馬場當前聚力發展有利于生態保護的規模種植業、特色養殖業、高原食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業為主責主業的“四大產業”,產值比重為76%的種植業依舊是山丹馬場的支柱產業。據山丹馬場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永軍介紹,2022年山丹馬場實現營業收入5.89億元,凈利潤1.29億元的建場以來最佳成績。
山丹馬場圍繞“新發展”理念,將原有單一的油菜籽、啤酒大麥、青稞“老三樣”種植模式,調整成以青割燕麥草、脫毒馬鈴薯種薯、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低耗水且經濟價值高的作物為種植業結構新亮點。大力推廣應用免耕播種、無人機滅草、拖拉機北斗導航定位等農藝技術的同時,也在不斷推動自主繁育的脫毒馬鈴薯品種培優工作,提高種植業產量和收益。
隨著生態環境和林草資源的有效保護,水源涵養功能持續提升,轄區內林草植被蓋度達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現在馬場有兩個發展目標,一是努力實現農牧業向中高端產業鏈轉移,二是新產業向山下經濟發達地區轉移。努力爭做祁連山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典范。”王永軍說。